翻新时间:2023-08-06
《静夜思》教学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
。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认识空气
- 读《掩耳盗铃》有感
- 未来的多功能黑板
- 有趣的山村生活
- 我学会溜冰了
- 难忘的小插曲
- 街头见闻
- 小白兔
- 可爱的小鸟
- 我是“书虫”
- 我的爷爷
- 我喜欢剪报
- 雨
- 第一次观螃蟹争地盘
- 书,我的好朋友
- 最新的社会青年入党申请书
- 最新入党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范文(经典)
- 我的入党申请书
- 2009年最新入党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经典范文
- 入党申请书范文
- 简练入党申请书
- 高中生汶川地震入党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例文
- 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文
- 转正入党申请书范文
- 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
- 入党申请书范文(二)
- XX年入党转正申请书
- 基于虚拟仪器的轨道交通测试自动化
- R=P×C法评价水下盾构隧道施工风险
- 轨道交通建设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
- 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与既有1号线接轨实施方案研究
- 广州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分析
- 高架轨道交通引起环境振动的实测与数值模拟
- 谈阳泉市的轨道交通规划
- 生命政治与主权决断:“治理性”与“例外状态”的比较
- 上海轨道交通陆家嘴站换乘特性与区域综合交通改善
- 城市轨道交通微机联锁系统故障时的行车组织办法
- 轨道交通车站地域的集中开发
- 利用成都铁路枢纽环线参与城市交通的探讨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研究
- 城市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量化方法研究
- 《从现在开始》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1
- 《称赞》教学实录1
- 《称赞》教学实录2
- 《看雪》教学实录4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从现在开始》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 《看雪》教学实录1
- 《称赞》教学实录6
- 《称赞》教学实录3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2
- 《称赞》教学实录5
- 《称赞》 说课设计
- 《称赞》教学实录4
- 《看雪》教学实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