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3
初尝文言感触多──执教《伯牙绝弦》有感
今天,在经过了两个星期的研读和思考后,我的《伯牙绝弦》终于在骨干教师挂牌课活动中“出炉”了。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古筝,揭示课题。
2、练读课题,“弦”字正音。
二、初读课文,读出音韵
1、自由读文,读准生字。
2、再次课文,读出节奏。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指名读文,全班齐读。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理解题意,寻找原因。
2、补充生平,质疑“知音”。
3、研读课文,感受知音:
⑴ 抓住两“善”,感受志趣相投。
⑵ 抓住两“志”,感受心灵相通。
⑶ 拓展所“念”,感受人生知音。
四、回环诵读,深情感悟
1、创设情境,积淀情感。
2、想象写话,回环诵读。
3、齐读全诗,推荐阅读。
虽然我的导读没有像钱老师演绎的那样惟妙惟肖,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没有听课那天的孩子那么精彩,但是,初尝文言文教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
一、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学伊始,我也像钱老师那样,安排了学生反复读文。不同的是,我为学生提供了标有停顿提示的课文,让学生根据提示自由尝试,初步了解怎样才能读出节奏感。在当下对教师阅读技巧的传授讳莫如深的时候,我倒是觉得这样做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初学文言文的阶段更是如此。只要学生能借助这样的技巧将文言文读得更好了,我们对于这样的传授又有什么可以讳言的呢?
二、层层推进解疑惑
一般的教师都会认为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必须有专门的理解指导环节,但我认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激发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采用这样方法必定会将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抹杀于萌芽状态。因此,教学中我将字词的理解融于课文内容的感悟过程中,以学生的质疑为导火索,层层推进:“誉为琴仙,为何断琴?”、“地位悬殊,怎成知音?”、“所谓知音,何以体现?”等,其间相机穿插对字词的理解,这样的处理体现了关注词语“语境之意”的教学理念。
三、步步拓展破难点
由于课文描述的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相距甚远,怎样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的人文内涵呢?教学中,我尝试通过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把了了几字的文本读长来、读深来。尤其是“念”字的步步拓展,自觉比较成功。第一步来自课文内容,念“峨峨高山”,念“洋洋江河”;第二步来自想象,还会念哪些景物,先以 AABC的形式说一说,再用“善哉,______兮若____。”的句式赞一赞。第三步来自文本深处,教师以“伯牙当时誉为琴弦,且身为外交官仅仅只念这些良辰美景吗?”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念亲人、念家事、念百姓、念国事……真正感受到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深层含义。教师再追问“此时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学生立刻有所感悟:生活的知音、心灵的知音、精神的知音、人生的知音、生命的知音……此时的学生完全进入了文本的核心,在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和伯牙、子期对话,建构着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对知音、友情的独特感悟。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千古绝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学生“所念”,老师能“必得之”吗?我想,《伯牙绝弦》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道是无琴却有情”的感动,更是给我们教学所追求的境界以新的启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续写《孔乙己》
- 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
- 续写《孔乙己》
- 我们的社区
- 一处美景
- 睦邻卡
- 我是社区小主人
- 住在A座的人
- 我是社区小主人
- 社区活动站的“大管家”
- 心声(续写)
- 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里
- 我们的社区
- 续写《孔乙己》
- 曙光社区居民文明公约
- 组建萍乡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
- 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浅论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 试论黑龙江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 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之建设
- 国际投资条约自由化背景下防御性条款的设置(1)论文
- 国际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探析(1)论文
-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1)论文
- 浅谈国际私法领域的法律规避问题(1)论文
- 论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范(1)论文
- 地(市)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研究
- 国际法视角下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1)论文
- 关于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 关于制药设备课程教改的思考与探索
- 关于植物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小英雄雨来》老师语录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二
- 《小英雄雨来》课外阅读训练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 《夜莺的歌声》写作指导
- 《夜莺的歌声》训练素材
- 《小英雄雨来》重难点分析
- 《夜莺的歌声》美文欣赏 秋天•秋天
- 《夜莺的歌声》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梳理
- 《小英雄雨来》作者及作品介绍
- 《小英雄雨来》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夜莺的歌声》美文欣赏 鸡毛信的故事
- 《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意思
- 《小英雄雨来》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