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8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
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我以“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不敢说这节课我有什么闪光点,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会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有些语句处理的有点浅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军训感想
- 观祖国60华诞庆祝典礼有感
- 开卷是否有益
- 美丽的学校
- 我的老师
- 你们听见受伤的心灵在哭泣吗?
- 妈妈您幸苦了
- 迷人的北戴河
- 想你想你
- 其实,你们并不懂我的心
- 我的爸爸
- 名言给我的启示
- 我和你
- 第一次煎蛋
- 我爱你,汉字
- 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探析
- 会计集中核算在气象部门中的应用分析
-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分析
- 新加坡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所得税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 论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
- 供应商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 关于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考
-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新时期医疗保险结算与财务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 浅谈出纳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管理方式的改进
- 基于资源流的作业成本管理研究
-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 工程项目中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研究
-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 《雨点儿》片断赏析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 《雨点儿》片断赏析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实录
- 《雨点儿》教材理解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札记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 《雨点儿》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