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8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
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我以“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不敢说这节课我有什么闪光点,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会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有些语句处理的有点浅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
- 管书,难!
- 20年后的我
- 假如我能使我的城市发生三处变化
- 未来的我
- 马良扔神笔
- 未来的世界
- 假如我能时光倒流
- 未来的学校
- 月球上的战斗
- 假如我是记者
- 爬山
- 风的脾气
- 假如我是一个发明家
- 假如我是……
- 班主任应重视中游生的转化
- 浅谈日语中“ている”句型与英语时态的对应
- 开展激励教育实验的探索
- 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
- 小学常识课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 Blog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现代中国学术的命运与前途
- 知识媒体”名称存在的必要性
-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若干思考
- 当我们面对那段美丽的错误——学生恋爱的看待与策略谈
- 对话:理论与实践
- 由一次家访想到的——家长、钱、学生
-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 中国教育公平现状研究
- 职业教育: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 如珠妙语出真情──《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杂谈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我看我课堂──《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读中感悟,思中质疑──《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巧妙过渡 注重朗读──《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及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