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激活中国、孕伏方法、整合目标──《两小儿辩日》教后记
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次选编的文言文,其意图是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文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为初中更多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激活中国,孕伏方法、整合目标,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激活中国
应该说,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此既新奇,又有点畏惧,猛一看,初学的都是新知,其实,文言文也是来源于生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中就有许多关于文言文,只是大家全然不自觉而已: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认知的中国,新知的生长点,对建构文言文初步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合乎由易到难,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我采用成语导入,古装戏录像展示,拉近了白话与文言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用现代白话讲述课文的故事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疏通文章,理解内容的难度,在读熟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章时,采用小班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实际理解,讨论,校正,因大家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相关不大,都能各抒己见,观点也易于接受,最终形成正确的见解。课后,布置学生读读说说文言文《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文言文,由于故事内容为大家所熟知,新旧互见,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孕伏方法
任何事情有方法可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和“学贵得法”就是强调了这一点。诵读,有助于形成文言文的语感和积累文言词汇,是学习文言文基本方法,教学中,我注重诵读训练,深得其法。上课伊始,教者声情并茂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并告诉学生,等他们淀粉地这篇文言文,也一定读得像老师一样好,甚至超过老师,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接着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到读熟为止,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意,并讨论该怎样读每一句话,请学生上台领读,大家证券共同提高,再分角色读,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最后一齐背诵,这样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不知不觉地把文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时,加强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共同点,即沟通古今联系,利用学生熟知的词汇句式去学习文言文,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另一基本方法,如理解“问其故”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样说,怎样写,让学生明白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在学习文言文的起步就孕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升入中学乃至终生学习都将受益匪浅。
三、整合目标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的科学,过程的优化以及最终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初步地感性地认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词等,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角度不同,结果不一样”,这是情感,价值观目标。“从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诵读,古今的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讨论”属于过程方法目标。三个维度目标,彼此交融,互相整合,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学中,将这些目标进行整合,有力地保障了整体目标的实现,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清晰
- 寻找我的小打小闹
- 七月徘徊,八月离别
- 悲伤
- 电话
- 会考那几天
- 回忆
- 笔尖的踪迹
- 烟消云散
- 博大的爱
- 另一种乡村生活
- 不了解
- 尊重眼泪
- 美丽
- 忽悠高三
-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 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
- 关于大语文教学观与网络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 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及力戒虚浮之风
- 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及力戒虚浮之风
-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 语文教学需唤醒语言的原初诗性
- 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中学教师的成长规律
- 一种发展个性提高素养的语文学习模式
- 杰恩•帕里尼:诗歌为什么重要?
- 汉语遭“内冷外热”尴尬
- 专家出手(五):设计杜甫
- 普通教师与特级教师之间边界多大
- 从一节课看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