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匆匆》这课教完了,留在我心中的除了对课文精彩语言的啧啧赞叹,对学生理解感悟语言能力和精彩发言的深深赞赏,还有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应对的久久思索。

《匆匆》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和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脍炙人口,但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又有一定难度,因为文章中一些词的说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这篇文章思想感情复杂而多元,想要理解作者的当时的思想并不容易,文虽短,若想理解深刻并不容易。

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而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实现对文章解读的。

一、语言渲染,让学生入情入境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找统领全篇的问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给学生一个对全篇的整体印象,同时又用语言渲染:是啊,作者的八千多日子在他的手中匆匆溜走,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们的日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细腻的笔触一起去追寻时间的踪迹吧!这样,学生就有了与作者一样的问题,学生也就一下子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二、联系生活,让学生获得与作者一样的情感体验

作者描述时间匆匆走过,自己无奈又留恋时,语言优美而与生活十分贴近,但光让学生读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必须要让学生与他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用____时候,____过去说话,说说自己与时间的故事。如此一来,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与作者同样的问题,我们的时间也一去不复返了,真想留住时间。带着这种真实的感受去读,就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作者,感悟了语言。从学生的读中,我也听出了他们对于时间逝去的留恋。同时,也为下一自然段理解作者不甘虚度时光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引导提问,介绍背景,深入作者内心世界,解读文本

因为当时作者因为中国前途的不明,想奋斗却没有出路而苦恼。文章第四自然段抒写的就是这种彷徨的复杂心情。想要让学生理解文本,就必须介绍当时的背景。于是,我就让学生读文,看看能读出什么。学生读出了作者的徘徊时,我借徘徊一词,引导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然问,“作者为什么徘徊?”真正走进了文本,我顺势导出背景,学生再读后面的问句“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心中那种虚度时光又无所适从的痛苦。而对两个“赤裸裸”的不同理解,又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不甘。

四、写话勉励同学,达到对文本理解的最终目的

学会体会到作者的不甘,体会到作者在未来的日子的发奋,这并不是最终目的,我想让六年级的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可贵,要珍惜时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写自己的格言勉励同学。请看几则学生的格言:

1、一寸光阴一寸金,时光流逝,时不我待,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让时间悄悄溜走,将来会一事无成。

2、时间是无私的,他不多给谁一分,也不少给谁一秒,时间不会为了一个人停下来,时间时时刻刻都在走着,要看你是不是珍惜了。如果你珍惜了,你就会有收获;如果你没有珍惜,只能两手空空的。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吧!

五、对比语言,学会评价鉴赏

学习第四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评价我写得一段文字,以此达到鉴赏语言得目的。学生都说我写得不好,进而从文中找句子证明作者写得有文采,用了许多修辞手法,用词恰当。虽然只是鉴赏了一段文字,但学生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在留作业得环节中,学生说可以找找文中有哪些好词好句,有哪些修辞手法。我想学生有了这种意识,在以后学习中也会受益匪浅。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由于我抽的这课学生已经学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读出了作者不虚度此生,所以直接进入了“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这一句的教学。打乱了我原来的计划,所以后面的教学显得有些被动和杂乱。我想,这就是我的教学机智问题,不灵活。如果当时在这儿引出背景,再返到前面教学就更自然,也不会显得被动。

另外,我自己对教学环节的过于关注,导致了我在上课时,没有进入文本,所以自我感觉学生也没有深入进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老师
帮助奶奶做家务
爬山
我喜欢的玩具——“超音速”
美丽的家乡
我的自画像
失败的足球赛
西大街
大海
阳化河
捡到10元钱之后
我爱我的祖国
我喜欢吃的水果——石榴
有趣的科学课
七月半鬼节
关于唐王朝化外人涵义的探讨
探讨设计中的民族文化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关于劳动者基本职业道德构建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的自主性发展(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劳动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楚雄彝族传统文化转型
劳动法调整范围重构(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茶道漫谈
合同法定解除条件比较研究(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唐代曲辕犁的设计美学分析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构建大众休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劳动法调整范围重构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燕子》多角度状物
《燕子》重点语段练习设计
《燕子》教学设计之六
《燕子》教学设计之一
《燕子》
《燕子》教学设计之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三
《燕子》教学设计之三
《燕子》教学设计之四
《燕子》教学设计之五
《燕子》片断赏析
《燕子》片断赏析: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燕子》综合资料
《燕子》片断赏析:引一引 峰回路转 放一放 海阔天空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