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不如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及反思

“不如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及反思

【情景再现】

2002年我担任语文教学,3月份我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次赛课活动。我选用了一篇有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赛课内容。课堂中有这样一个情景:

1、师谈话导入:

学生介绍有关安徒生资料。

2、生初读全文,了解童话大意。

3、生自读感受第一部分小女孩卖火柴的情节,然后结合具体语句、段落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请问你有哪些感受?

生:我感受到小女孩很可怜。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

师: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此时想得到什么?

生:火。

生:食物。

生:爱。

生(名叫罗玲,平时沉默寡言、性格极内向):如果我是小女孩,不如死了!

(这个问题令大家一惊,随后,课堂一片哗然,听课老师交头接耳,学生也交头接耳,有的同学在笑,有的同学一边睁着大眼睛望着老师,一边说着什么……最后又是出奇的安静。)

我被这突入奇来答案搞蒙了,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我只清楚一点:千万不能批评她!但又应该怎么办,不去管这个回答吗?这显然是不妥的。我清了清嗓子(实际是思考、让自己冷静一下)说:罗玲,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样想的吗?

罗玲:这个小女孩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她的妈妈早死了,爸爸不爱她,连唯一疼她的奶奶也死了。她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

师:同学们认为她的看法如何?

(课堂再一次热闹起来,学生开始讨论。)

生甲:罗玲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同意她的观点,虽然现在小女孩的生活是困难的,但不代表一点希望也没有,她不用去死。

生乙:死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师: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丙: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于和困难作斗争。

生丁:世界上就有许多勇于和困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人,如贝多芬……

师:罗玲,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罗玲点了点头。看到罗玲真心领会,我心里踏实了。

……

课堂结近尾声时,师:同学们,你们想对故事中的“小女孩”、“爸爸”、“小男孩”说些什么话吗?

学生们说了很多感人且很有道理的话。我期待的目光又一次落到了罗玲身上,罗玲站起身说:“我想对小女孩说,你应该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你来到我们班上吧,我们一定会帮助你的。”

(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后来,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罗玲的确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家里很穷,她的父母因为她是一个女孩不大喜欢她。这使她性格内向,对生活也比较悲观。我作为她的班主任,未能及早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而感到惭愧。从此我常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介绍一些名人在逆境中成长的书给她看……现在罗玲已经上初中了,听她现在的老师讲她的心理很健康,学习也很努力。

【教后反思】

记得朱永新《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说“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走进新课程》也说“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这次赛课,虽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不是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当我现在回想起当时对罗玲同学“不如死了”的回答的处理时,我感到欣慰,设想如果当时对她的说法不置可否或妄加批评,或者说轻描淡写地讲过,那失去的可能不只是一个孩子回答问题、说真话的勇气,更可怕的是失去一次对正确人生观、生死观的引导,想得更严重一点也许她真的会因为生活的困难而去死,那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当然也是一种失败。那我这个教师就成了无形的刽子手,会良心一生得不到安定的。为此,我们每个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不管是课堂内外),要用心地观察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呵护好他们的每一个成人看似错误的言行,都要给予正确的、贴心的引导,让他们真正感到老师是多么的关爱他们呀!这样,学生幼小的心灵就会得到健康的滋润,心理上就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参观孔庙
奶奶家的雪中生活
快乐的国庆节
我学会了滑冰
第一次竞选
放风筝
爷爷的口头禅
爸爸妈妈不在家
鸡蛋浮起来了
莲花山一日游
我的生日
青笋的妙用
做辣白菜
竞争
有志者事竟成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析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
公司为其股东提供担保的法律效力及有关问题探讨
浅谈缔约过失责任赔偿的范围
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建立社会公众股股东单独表决制度的有关问题
完善民事证据制度的对策
电信服务合同规制的若干法律问题
LED芯片寿命试验(1)论文
也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论财产代管制度取代宣告失踪制度
民法典制订过程中的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
法律思维和民法实例
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若干问题研究
2004离奇案件民法法理
重知识迁移 重课内外结合——案例《火烧云》
一曲永恒的歌谣——《去年的树》文本细读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
丰富词汇 积累语言——《火烧云》教学片段
谈谈《长城》一课的体验教学
语序:组词成句的重要手段《幸福是什么》
借物喻人 感人至深——《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导读
《颐和园》预习解析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去年的树》
第三届情智语文《巨人的花园》听课笔记
睁大观察的眼睛 述说感悟的心灵──《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跳动的情思——《火烧云》导读
可爱的猫教材理解
解题精问深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建议
《幸福是什么》预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