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5
凡卡与《未成年人保护法》
《凡卡》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的文章,相信每个人读了都会为之动容,替弱小无依的凡卡将来的的命运担忧!课上,当讲到文章结尾凡卡那甜蜜的希望仅仅是一场梦而已时,学者都不由地黯然神伤,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短暂的沉默之后我本想借此机会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题写篇类似读后感之类的文章(这一单元有这一方面的写作要求)。没想到在班内自命为“小飞侠”的小雨同学忽然站了起来:“老师,不是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吗?老板怎么可以如此体罚只有九岁的凡卡呢?他应该去法院告这个老板!”“对,对!”讲台下很多学生都为这一“发现”而兴奋不已地附和道,“把这个没人性的老板告到法庭上去,让他出出丑!”
看来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教材!不过,我暗暗地佩服地他们还真有“法律”保护意识!这可是一个可喜现象的呀!没办法,这次我又得“服从”他们的意思,暂把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搁一搁了!我不露声色地反问道:“你们都认为凡卡能把这可恶的老板告上法庭吗?”我故意把“能”字拖长了声调。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学生认为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有的说:“当时沙皇大概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吧!”有的说:“即使有这样的法律,凡卡只有九岁,他怎么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呢?”还有的说得更妙:“当时的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法律只会保护富人,不会理睬穷人的。”“是呀,要是凡卡生活在我们中间就好了,肯定会有很多人帮助他的!”“对呀,对呀!”……
你看,不用我提醒,他们已经在和凡卡比童年了!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继续畅所欲言地说下去……原本的写作课变成讨论会了,我认为效果反而更好──说得滔滔不绝了,还愁不会写吗?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语)仔细想想这句话,更觉说得有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画画
- 洗衣服
- 任旭快乐的暑假
- 可怕的意外事件
- 我的爸爸
- 秋姑娘
- 小乌龟
- 太空遨游
- 母爱无边
- 秋天的梦
- 小花猫
- 我闯祸了
- 捉蝴蝶
- 我的小狗
- 小狗
- 爵士鼓的魅力与价值
- 香港:交通规划超前
- 浅谈衙白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的技术控制
- 交通工程工地试验室的建立与管理
- 电教媒体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 音乐教学与赏识教育
- 论现代音乐
- 关于如何运用音乐活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
- 探析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
-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表演特质
-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从音乐的道德属性看亚里士多德对鲍埃修的影响
- 探析《托斯卡》中男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 论1934前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 析钢琴曲《花鼓》
- 《动手做做看》教学建议
-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感一
- 《画风》情境体验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六
- 《北京亮起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五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八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感二
- 《动手做做看》读后感
- 《动手做做看》:放飞心灵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手记
- 《北京亮起来了》网络教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九
-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