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导入:
1、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2、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
(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2、讨论一:
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课文内的:
⑴ 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⑵ 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⑶ 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3、再请同学讲原著中的有关故事:
⑴ 鲁滨孙造船的故事。
⑵ 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4、此为“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着”之小结。
讨论二:
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5、提示: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住、穿、医病等难题的?
⑴ 如何获得水?
⑵ 如何打猎获取食物?
⑶ 如何辨别方向?
四、深化课文,谈体会
1、学习鲁滨孙,我们怎么办?
(学习小组讨论。)
2、请大家大声地读这一段话: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3、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我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草地上的故事
- 家乡的变化
- 20年后的我2
- 文具盒里的争吵
- 20年后回故乡
- 文具盒里的争吵
- 20年后的课桌
- 20年后的邵东
- 梦中的森林
- 火星采访记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小明和胖胖
- 小雨点
- 老鼠王国覆灭记
- 井蛙成因
- 做强核动力 助推中国梦
- 自主发展核电产业
- 快堆是国家的需要
- 赵宪庚:立足国防 挺“中华强盛”之脊
- 第三次创业 而今迈步从头越
- 璀璨一甲子 惊世核奇迹
- 见得 思得 值得
- 城镇水处理设备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
- 王寿君:奋力开拓 筑“核电发展”之厦
- 第一次创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
- 中国核工业60年60件大事
- 梦不是想,是做
- 核武强军 佑我中华
- 吴新雄:坚持安全发展核电的新能源战略
- “仓库精神”发祥地的新活力
- 秋天的雨 -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老师,您好! -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 -教学设计
- 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 《荔枝》-教学设计
- 雨说 -教学设计
- 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 窃读记 -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黄继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