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2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你是否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让你的理想化为乌有?
《跨越百年的美丽》则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一位端庄的女学者,科学教科书中的新名词“放射线”,物理学中的计量单位“居里”。一条条科学定理,使她成为了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使她的美名被载入人类文化的史册,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不同于别人,她执著地学习,研究,不断地创造出人类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她人生的67年中,她共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尤其是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子,使她的理想是她更加努力地奋斗。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居里夫人学习,学习他那坚定,刚毅的精神,学习他那远大的理想,理想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望不可即,其实,她就在我们身旁。
【评语】
读后感重点在“感”,即我们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后的感受。要写好读后感,得活用“四字诀”: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明年今日,你29岁
- 科比-接近神的轨迹
- 细心的奶奶
- 我对悲伤的意识
- 我和爸的N个一样
- 我的铅笔盒
- 生命之匙
- 森林医院有鬼
- 心宜的友谊(1)
- 我心目中的娅娅J
- 我的奶奶
- 老人与海
- 暗箭伤人
- 不朽的冒险家
- 大话三国之三让徐州
-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
- 浅论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 试论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再论孔子与《春秋》
- 探讨过程写作教学法与高职学生的英语有效写作
- 浅谈英语写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 探析电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 浅谈英语学习逆向法对英语“后进生”进行有效补偿教学
-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 余英时: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
- 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
-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 试论大一学生心理特征与大学英语教学
-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方式初探
- 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师中心稿)
- 二十一 苏州园林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5课《桃花源记》
- 屈原《雷电颂》教学设计(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十课《诗三首》
- 七 最后一课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七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
- 九 古诗四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提要: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教师中心稿)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3课《愚公移山》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6课《醉翁亭记》
- 十一 背影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十 晏子使楚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