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案例
一、初读课文,认识“最好的老师”
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的最好老师又是怎么样的呢?板书“我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
3、课堂交流:
⑴ 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
⑵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学生朗读找到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老师。
二、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
1、朗读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2、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3、课堂交流:
⑴ 一次测验,我们按照课堂笔记回答的每一道题,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们都得了零分。
⑵ 老师讲课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做的课堂笔记也是错误的信息。
⑶ 课堂上传看的猫猬兽的头盖骨也只是普通的猫的颅骨。
⑷ 希望我们多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来。
⑸ 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
4、讨论:
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
三、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1、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
2、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的回答会有:
⑴ 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⑵ 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⑶ 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结合这个单元的学习,随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去接近真理?为什么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4、教师小结: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坐海盗船
- 可口的冰棍
- 雪趣
- 小蛀虫
- 悔之不及
- 爸爸的礼物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让座
- 樱桃花
- 美丽的校园
- 我会吹彩虹泡泡了
- 我爱家乡的雪
- 第一次煮泡面
- 20年后
- 生日
-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模式探析
- 论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论语文教学的“留白”技法
- 论农村教育分化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中国最早的法学研究生教育
- 论对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几点思索
- 论高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观照
- 浅析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
- 试论自由与必然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论英国专业教育研究
- 高校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研
- 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 以有形把握无穷
- 实施新《纲要》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的新体育观
- 试论增强学术期刊的责任意识
- 《蜜蜂引路》片断赏析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 《葡萄沟》片断赏析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一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二
- 《画风》教学设计之一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四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一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二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 《画风》
- 《葡萄沟》第一课时
- 《称象》第二课时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