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课堂是活的。好的语文课堂,要不断生成丰富的资源;好的语文老师,要能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并因势利导、随机渗透地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焕发活力”。在教学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后,我对如何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1、学生是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资源:
一堂语文课,一位老师和几十个学生组成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库,且不说教师方面,因为教师本身就是倾尽全力传授知识。大多数人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几十个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学习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奇妙功效。“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作为资源,以学定教,课堂上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对教案进行调整。可改变教学思路,变换实践形式。
这节课正是一个原本没有预设的问题──“人能走进画中吗?”,引出了一幕“无法预约的精彩”。课前,我对课文的处理思路和课堂中的并不太一样,是孩子的这个疑问才让我意识到,要让孩子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就要带他们走入画中。潜意识中,教案就跟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前进。我感到这节课中,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激活,课堂呈现的是一种民主、和谐安全的气氛,不知不觉中,孩子就走进了画中。
2、音像、图片是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资源: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苏霍姆林斯基语)。本节课为了让海岛的孩子感知陌生的“竹排”,我动用了许多直观资源:如生动的课文插图,真实的竹排照片(幸好去过楠溪江),学生通过直观、多侧面地认识了竹排,对它产生了向往,甚至体会到坐在上面的感受。这些都是文字分析无法达到的功效。为了让诗歌中简练的语言“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在儿童心中“活”起来,我引入课文录音,借助了联想,学生内心的表象终于被激活,兴奋地喊“我看到了”。
这些课程资源可以让孩子兴趣盎然、热情投入地学习语文,难怪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回顾情境教育探索历程后说:“儿童的思维若是鱼,我们要为他造海;儿童的思维若似鸟,我们应为他开天”。“开天和造海”,不正是努力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令我敬佩的“万事通”
- 读《水浒转》有感
- 我爱夏日里的歌声
- 那天,我好难忘
- 好成绩要靠自己努力
- 一次难忘的写生
- 我的NBA梦想
- 读《青鸟》有感
- 我的大姐
-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 追寻理想
- 未来的语音电视
- 我的人生理想
- 一场激烈的篮球赛
- 没有终点的竞赛
- 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审计
-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
- 从传统审美意识的嬗变看“审丑”主题的出现
-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
- 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常见误区及纠正
- 多维视角中的独白与对话透视
- 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兴起的背景与原因
-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刍议
- 试论中国审计文化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
- 期货经纪公司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 身心俱受压迫,筋骨暴起的李贺
- 分析英国欧洲政策的转变
- 关于提高审计效率的几个重要步骤
- “姐妹情谊”——觉醒后女性的自觉反抗及其人类学反思
- 论审计质量的控制
- 《台阶》课时训练
- 《台阶》词义辨析
- 父亲
- 《台阶》教学设计
- 《台阶》重点难点
- 《台阶》教学设计
- 《台阶》自读理解卷
- 《台阶》人物描写
- 父亲
- 《台阶》课时训练
- 《台阶》写作特点
- 《台阶》多音字辨析
- 《台阶》课文背景知识
- 父亲和我
- 祭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