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读中有悟 学中有导──听周小平老师《雨点儿》有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这句话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可以说是对朗读重在感悟这一内涵的高度概括。我校周小平老师在教学《雨点儿》一文时,正是以读代讲,注重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环节一:通读全文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周老师不讲一字一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等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时,才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的。于是,有的学生说“数不清”是说雨点儿多,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飘落”,是说雨点儿落下来很轻。周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小朋友就自觉地边朗读边做动作,读得入情入境。
环节二:出示课文第2-4小节,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描写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句子。划好再读,校对后同桌互读,提醒别人注意读正确读通顺,然后自由找伙伴把对话内容表演出来。指名汇报表演时,小朋友读得绘声绘色,还加上了动作,表情。好几对伙伴争着上台,演了还想演,读了还想读,老师都有些欲罢不能。
以上是这节课中朗读教学的两个环节,它把老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显性要求──非常投入地朗读,以自己的情感理解,达到与别人产生共鸣──巧妙地内化成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对学习的隐性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善于合作,对自己充满学习的信心等──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孩子自身的感悟。
这两个教学环节至少给我有以下两点启示:
一、读中有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周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周老师正是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地用动作表演出课文的内容,不用老师示范,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喜人效果。在课堂中注重强调“读”和“悟”,能自然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能有滋有味地活记乐背,卓有成效地吸收,内化,积累,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二、学中有导
在周老师的课上,我们会发现她像学生的朋友一样,她已经把自己变成学生与学生,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上课中,周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课文,掌握课文,调和学生间的学习行为的影响,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此时,她的作用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课堂上我们能见到的只是周老师忙碌穿梭的身影:抚摸一下学生的头,轻拍一下学生的肩,或俯下身子倾听,或偶尔与学生耳语……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其间有关课文内容如何理解,如何朗读等,周老师很少提及。孩子们指导别人的过程也即是他们自己练习,感悟,提高的过程。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是一群刚入学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但学习活动却进行地有章有法。看来,是周老师的“学中有导”,不落痕迹的“帮助”演绎出孩子们成功的学习场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翡翠园——欢乐一刻
- 游临安大明山
- 我的一天
- 菜地游记
- 观花
- 今天逛超市
- 友情不灭
- 人间仙境――桂林穿山岩
- 游十里银滩
- 临海游记
- 游河岸公园
- 游金银谷
- 话说人生
- 游九顶塔民族风情园
- 天使在澳洲
-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 构建西部矿产资源集群化特区可行性研究(1)论文
- 也论性骚扰到底侵犯了什么权利
- 浅谈语文学习群体效应
- 对夫妻个人财产范围的探析
- 关于设立我国临时仲裁制度的几点构想
- 议占有改定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
- 浅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 宁德市旅游扶贫研究(1)论文
- 民事强制执行定位研究
- 浅谈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
- 浅谈大学语文环境教育初探
- 新疆兵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对策研究(1)论文
- 浅论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河南桐柏地区成矿特征探讨(1)论文
-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 冷漠麻木的人生──《孔乙己》主题探析
- 《孔乙己》的色调涂抹技法
-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浅谈《孔乙己》的思想艺术特色
- 《孔乙己》的叙事人称及其叙事结构
- 无人悲哀的死亡──读《孔乙己》
- 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孔乙己》
- “我”仅是旁观者吗──重读《孔乙己》中的“我”
- 对孔乙己的假话再认识
- 细读经典《孔乙己》
- 《孔乙己》中的笑对主题的揭示
- “偷”“摸”“爬”“窃”画人生──谈《孔乙己》的动词锤炼
- 病态人生的性格亮点──孔乙己、范进艺术形象的美学思考
- 从“笑”中看《孔乙己》
- 简谈《孔乙己》的美学特质──“白描入骨”、“细节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