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形式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第一册语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由两段文章三次对话和两幅图组成。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采用“一读、二演、三练”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读,理解内容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时读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对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现律,如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两幅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教学时,可先指导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与谁,它们在干什么?然后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理解词语,提出来讨论解决。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象。他们在说话时,小燕子既懂礼貌,又兴奋惊讶神态,燕子妈妈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不同喜悦之情。
二、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同来,即让学生自己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戴上头饰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一定会不断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让学生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可分两步进行:
1、课文内容的再现。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两段对话内容,分小组自由练习,然后选最好的一对,戴上头饰,在前台表演,要让这些表演者演出课文中已写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演出课文中没写出的内容,如开始,小燕子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看了一次又一次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去感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感。
2、课文内容的扩展。在表演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仿照课文对话的形式,想象燕子妈妈再次让小燕子去观察,还会发现冬瓜与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如通过观察触摸,还会发现“冬瓜硬、茄子软,”“冬瓜重,茄子轻,”“冬瓜长在藤上,茄子长在枝上,”“冬瓜的花儿黄,茄子的花儿紫。”“冬瓜里面有白籽,茄子没有籽。”通过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认识和体验的升华。
三、练,巩固提高
1、扩展思维:
填空:
冬瓜长在( ),茄子长在( )
冬瓜( )、( )、( )、( )。
茄子( )、( )、( )、( )。
2、说的训练:
联系生活中的两件事物,进行观察比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我想飞
- 我想飞翔
- 我的假期生活
- 我的假期生活
-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 我想飞
- 我的假期生活
- 我望着万家灯火
- 我想飞
- 我想飞
-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一次大胆的尝试
- 精神救助
- 国外水域空间规划的理论
- 黑白分明的徽州宅院
- 景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区别
- 建筑工程项目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 墙面绿化是未来绿化的一个新趋势
- 建筑企业创精品工程的六个要诀
-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与科学
- 优秀住区规划设计五要素
- 聚氨酯板材在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
- 浅谈监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作用
- 树木列植施工四步曲
- 圆明园的信仰口诀
- 新建植草坪不容忽视的4个问题
- 见缝插绿和景观建筑
- 全面了解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故事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老师语录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难点分析
- 《自然之道》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
- 《自然之道》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品介绍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一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二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巩固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三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