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精心预设、预约精彩──一堂失败的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精心预设、预约精彩──一堂失败的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3

精心预设、预约精彩──一堂失败的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小熊住山洞》这是一篇以熊为主角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熊一家想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可是小熊始终舍不得砍,以致于多少年过去了,他们还一直住在山洞里。课文结尾用动物们给小熊一家献花告诉大家:小熊一家这样做是对的,值得敬佩、称赞。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虽然是第一次出现这类文章,但我在课前有意培养学生尝试学习独立阅读。课堂上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季节片段,兴致勃勃地高声朗读,我正有点得意于自己的设计时,突然,班上有个小男孩高举着小手,我有点奇怪,这个孩子的读书能力不差啊,这个时候会有什么问题呢?“刘一呈,有什么问题?”“老师,小熊冬天是要冬眠的,不会出来砍树。”一看我叫他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脱口而出了。这一下好了,教室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对,对,熊是要冬眠呀!”做事情一向很认真的潜茅边点头边不停地说。“哈哈,真有意思,写书的叔叔是不是写错了?”调皮又机灵的章雨涛转着小脑袋嚷嚷起来了。课堂离开我的课前预设,学生都被这个问题给吸引住了。怎么办呢?是强刹车吗?可是可能刹的住吗?熊是要冬眠的,怎么可能冬天去砍树呢?这么一真实的问题摆放在我和孩子们的面前。不刹车吗?难道离开文本,离开教学的目标,去探讨这个看似与文本无关又相关的尴尬问题吗?这个时候真是为难?怎么办?眨眼之间真是内心百转千回。“小朋友,你们很会读书,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这个问题我们留到课后再讨论。”我一下子,束手无策,只好截住了孩子们的思路。“哎呀,这是怎么回事情啊,熊怎么冬天还出来呀?”一年级的小孩子天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下课之后,回到办公室,觉得这一堂课真是上的失败,连自己也是觉得不对劲,到底是什么不对劲呢?静静思索,“课后再讨论”的表面是民主,可是事实上,如果教师在课前预设时就想到这个情况,还会以一句“课后再讨论”来结束学生的浓浓兴趣和自己的一脸尴尬吗?

【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课堂观念也逐步地深入人心,我们更关注了课堂的生成,课前的精心预设谈得少了,说的淡了。孩子们的一句“小熊要冬眠”如同一声响雷在我耳畔响起:预设,预设,何其重要!我们不能光注意期待精彩生成,没有精心预设,何来灿烂生成?

预设精彩,我们需要做的,需要思考的还很多很多。

那么,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怎样精心预设呢?

一、预设视角之一: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小狗会说话,花儿会唱歌;在他们的心中1就是1、2就是2。没有大人的冷静和理智,没有大人的循规蹈矩。对于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学着能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它能帮助我们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知道什么是顺学而导。就一堂课而言,这种“看世界”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1、依据教材实际,研究学生思辨生奇的基础和资源条件,如他们对教材内容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会依据哪些信息资源进行探索等,以便做好各种应变的准备。

2、依据学生的经验和学力,推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和疑义等,以便确立应对方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性思维习惯。

3、在多维教学目标建构过程中,当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和技能目标失衡时,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予以恰当应变与调控,实现多维学习目标的达成。

如同上叙片段,课前我就是没有深入研究孩子的兴趣所在和思维方向,致使课堂生硬的断截,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没有得以疏导。“熊要冬眠,怎么冬天会去砍树呢?”这个问题会一直困惑着他们。

二、预设视角之二:生成属于自己的语文教材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也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话之一。《小熊住山洞》的这个小插曲,使我不禁想到:教师要生成属于自己的教材,学生也要生成属于自己的教材。对教师而言,可以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特点来挖掘教材内涵和训练点,让学生尽最大可能领略语文世界的神韵。对学生而言,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学习内容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因此,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智慧生成,不能强求唯一的答案,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答案。

三、预设视角之三:努力提升自我课堂调控能力

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

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它像一个人的语感一样,是属于个性化的范畴,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

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就多一份精彩生成!在预设中溶进我们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撞击出智慧之光!让我们精心预设、预约精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两只小猫去钓鱼
做金工
班主任不在的时候
青蛙申冤
课后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小羊的生活
“小当家”做饭
溜冰
学跳绳
灯光球场
小猫和小兔的故事
烹饪
小猫和小兔
农村的胡同(二)
从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看科举制的兴衰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悲剧
西方文化与英语学习之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评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西方文化内涵
浅谈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借鉴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论阿多诺美学的人本主义思想
西方节日本土化中的国人文化心理分析
浅析哥特亚文化的发展
汉英谚语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
不同宗教思想在英汉谚语中的折射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浅谈美国法律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特级教师罗易的一堂公开课
“再”读《再别康桥》
《诗两首》有关资料
徐志摩简介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我教《沁园春·长沙》
教师只讲十五分钟──特级教师罗易执教《沁园春·长沙》评述
戴望舒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哀怨的自白──重读《再别康桥》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