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2-01-09
幼儿园手足口病教师教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迟来的雪
-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 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 绿豆发芽小实验
- 我的转笔刀
- 文具盒的自述
- 谈节约
- 我最亲密的伙伴
- 扫除心灵的污垢
- 我的文具盒
- 消灭人们心头的“魔爪”
-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 我最爱的玩具
-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 钱带来的烦恼
-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浅谈
-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 浅谈《工科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
-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有效性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 试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 人力资源管理视诵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探析
-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需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
- 沈阳理工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浅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探析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
-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制度设计
- 关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 西部省属医学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与应对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