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范文> 其他范文> 幼儿园手足口病教师教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教师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2-01-09

幼儿园手足口病教师教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二)
难忘的友谊
难忘的校园
倾听小溪的心声
老师的……
挨饿记
师生之间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三)
我有双隐形的翅膀
笑对挫折
我的家乡
我们的副班主任
观《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有感
我不再马虎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五)
传统教师文化的病理现象及现代教师文化构建
论现代娱乐传播的传统文化语境
传统文化的精魂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践行传统文化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影响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刑法论文(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10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杂谈
《小松鼠找花生》课堂实录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建议
《小松鼠找花生》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快乐练习:综合练习
《小松鼠找花生》对教材的开发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1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词语造句
《小松鼠找花生》识字写字教学建议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7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点评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1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