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7
历史课教学创新谈
问题之一: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及中学生思维水平
人们常有这样的误解:创新教育就是必须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发展、开拓、提高,甚至是否定、更正已有的结论,否则,重复过去的观点,推理出已有的成见,或者是仅仅触及前人结论的一点皮毛就不是创造性劳动。究其原因,在于把历史课教育的对象提升为历史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士。其实,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创立了多少历史新观点,更不在于他们为历史学科做出了多少新的突破性的发现,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得历史见解的一种方式、途径和过程。由于历史学科涉及庞杂的历史史实,还包括深邃的史学理论,中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仅能形成对历史的相对的、肤浅的认识,不可能形成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成熟看法和见解。因而,要学生产生石破惊天的思维成果是不现实的。 问题之二:信口开河,创新无所规范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时,要让学生敢于推陈出新,敢于挑战前人学术观点与结论,但这样又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另一种倾向,使他们的思想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切思维、想象、推理都可以随心所欲。如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战争中锻炼成长得到发展。假如由此得出结论,我们要感谢日本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这一结论自然是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点评,加以认真的规范,必要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因为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而允许学生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
问题之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思维训练不够深入
历史课教材内容庞杂,如果我们对其中的问题进行面面俱到的目标教学,对每一个小问题都进行讨论、比较、归纳、推理、演绎、创新,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将有限的时间放到最需要深化、发挥、拓展或者是总揽全局的重点知识上,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渗透和影响,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开始,循序渐进,不断加深,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充足时间,让他们从容不迫地拓宽自己思维的空间。
问题之四:忽视史实基本知识与技能
我们反对把历史课上成对史料的简单罗列,把学生当做简单的知识的“容器”的模式,也反对对历史知识作过多的拓展铺垫,甚至把历史课讲成故事课。但要防范另一个误区,即由于课时的约束和对能力培养的偏爱,上课时蜻蜓点水,不重视对基本知识的落实、讲解。其实,创新从来就不是空洞的,而是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世上不存在无知识根底的所谓创新。历史学习是建立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之上的,对材料的全面了解是学习历史最起码的要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题目:学滑板
- 我的心愿
- 送给妈妈亲情阳光
- 可爱的布娃娃
- 捡垃圾
- 如果我有翅膀
- 我的好伙伴
- 爷爷走了
- 学雷锋活动
- 着火了
- 爱护小鸟
- 包饺子
- 春雨
- 炒茶
- 小猴学本领
- 2011年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 中学生入团申请书模板范例
- 优秀高中生入党申请书
- 2012年中学生入团申请书
- 简单的入党申请书600字
- 大学生村官的入党申请参考
- 学生共青团入团申请
- 2012年共青团入团申请书
- 2011年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本
- 10月份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 2011年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文
- 中学生共青团入团申请书
- 初中生2012年入团申请书优秀范文
- 村民入党申请书范文
- 入团申请书的格式与范文
- 论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 爵士鼓的魅力与价值
- 论“全球本土化”话语中的音乐教育
- 浅论钢琴教学中的“三情”
- 关于如何运用音乐活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
- 长三角道路运输稽查一体化分析
- 试析道路运输需求分析
- 电教媒体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 浅析《托斯卡》中男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 音乐教学与赏识教育
- 公交优先助推城市交通向大众化转型
-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 浅析如何加强技术控制提升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
- 浅论加强交通重点工程一线职工思想工作
- 浅谈衙白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的技术控制
-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 《一株紫丁香》课外阅读资料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四
- 《一株紫丁香》教学实录
- 《一株紫丁香》教育叙事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一
- 《中彩那天》教学建议
- 《中彩那天》A 案
- 《一株紫丁香》导入设计
- 《一株紫丁香》听课点评
- 《中彩那天》A 案、教学实录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六
- 《中彩那天》 B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