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六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六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5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六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歌。讲的是小朋友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表现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儿童情趣。课文所配的插图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课文从简介紫丁香开始。本课语言流畅,富于情趣,教学时要通过指导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紫丁香,简要介绍:紫丁香是一种树干,开的花是紫色或白色。有香味,大多成长在我国北方,可供人们观赏。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节朗读。

2、读本课生词,分别找出前鼻音(踮倦院)、后鼻音(梦浓盛)、翘舌音(眨沙枝)的字。(搜索本课课题的关键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

3、读了课文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你又有了什么新的问题?

思考题:紫丁香是谁栽的?为什么要载?

4、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记号。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轻声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紫丁香是谁栽的?栽在哪儿?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

2、朗读第2小节,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把智多星栽在老师的窗前?

3、默读3——5小节,想一想: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

4、小结:第二小结总写紫丁香和老师做伴,第3——5小节分别写紫丁香的绿叶儿的响声,盛开的小花和飘出的花香与老师做伴。这实际上是写小朋友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5、小朋友所以这样尊敬自己的老师是因为开始非常辛苦,小朋友们能从这首诗里找出来吗?

四、作业。

1、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找几个赞美老师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1、指名朗读摘抄的赞美老师的语句。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小节要体现出小朋友们是悄悄地栽树,不愿惊动老师,读时声音要轻点。

第2小节是小朋友栽紫丁香的目的,要读的亲切,重读“夜

对老师的一份爱心。

第3、4节中的“你听”“你看”反复;两次,后者要重读,以表达小朋友迫切地要让老师知道的一种兴奋的心情,“消除疲倦”“感谢挂牵”都要重读。

第5小节要读得轻缓,读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3、指导背诵

(1)提问:这首诗一共5个小节,请你们回忆一下,各小节写的是什么?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现板书。

(3)学生书熟读课文。学生试背课文。

4、写字指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暑假趣事
有趣的海洋生物展
暑假趣事
一件令我悔恨的事
外公·兰花·美
早晨
聪明的主意
一张难忘的照片
我得到的爱最多
难忘的回忆
拔河比赛
我们身边的科学
节约用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打雪仗
我的“佳衡丸”号战斗飞船
英文求职信常用语句:起头
入学申请书写作的注意事项
履历的适用范围及分类
询问报价信函
入学申请书的特点
入学申请书的格式写法
入学申请书范文
入学申请书范文评析
邀请信的概念
履历的概念
邀请信范文
履历的主要特点
英语日常应用文概述
银行回复信用查询信函
推销产品信函1
一诺千金,信义弟妹养猪拾荒3年偿还亡兄巨债110万
外行养猪 4年成为当地大户
高职高专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研究
巧招妙法养殖架子牛
鮰消费迅猛 养殖莫失时机
一张发票“憋黄”养殖合作社
武钢砸390亿元 养猪种菜
猪肉降价市场低迷香猪养殖创商机
规模化养猪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关键技术与效果评价
丁磊:用造飞机的精神养猪
山羊原绒单纤维断裂强力测试的探讨
养猪不停赚钱稳
水产养殖常见问题解答
浅谈农村养猪户如何降低成本增效益
奶牛养殖小区疫病的防控措施
《将相和》教后记
《将相和》教学小记
编撰对联,张扬个性──《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一课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人物评论记
抓住核心问题,长文也可以短教──《将相和》教学反思
从《将相和》谈语文合作学习
教学《将相和》有感
《将相和》教后记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蔺相如是仅仅靠一张嘴吗?──《将相和》教学后记
《将相和》教学反思
我眼中的蔺相如──《将相和》教学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