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1
最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大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WHERETO用英语单词首字母缩写概括了作为一线教师最好奇的学习活动流程设计模式。完整看下来会发现,整个活动设计都没有离开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核心点:大概念,对大概念的探究和理解,是任何环节都绕不开的关键。比如,在H( hook/ hold)环节,教师要跳出为了学生喜欢而设计和为了娱乐而设计的思路,而聚焦大概念,关注本质;在E (explore experience equip enable)环节要注意缺乏丰富体验的情况下,大概念只是一个抽象概念,且要为学生提供内化各种思维过程的工具。R( reflect rethink revise)这个环节,应该是我平时做得最不好的一个方面了。我们应该不断和学生回顾先前的理解,不断回顾大概念,在迭代中想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和修改已有的想法。要告诉学生策略和方法,然后在学习中应用和训练。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学生的学是因为老师的教,学生学得好是因为老师教得好,但是书中告诉我们,教,就其本身而言,永远不会引发学。只有当学习者对学xxx行成功的尝试时,才会引发学习成就是学习者成功理解所教内容的结果。也就是说教师的理解只是教师的理解,教师并不能直接把理解给学生,学生必须靠自己去获得。所以,教师需要设计良好的学习体验,来帮助学生揭示观点,获得真正的理解。我们总是觉得,如果自己讲到,学生就能理解,那么,在教学中讲得越多,学生学得也就越多,这是一种错误的逻辑。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就是不厌其烦的讲题,甚至是拖堂,把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用尽,但是收效甚微。同样的,很多老师把教材当成了教学内容,认为上课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传达给学生,但实际上教师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应该关注如何更好的理解书本中所隐藏的知识,而不是其所展现的知识。教材只能帮助我们实现一部分的预期结果,而许多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有创造性的确定适当的问题、评估和体验活动来组织单元内容。教师需要明白,教材仅仅是一种工具。另外,最优秀的教师非常清楚的知道学生会忽视或者误解教材中的哪些内容,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之初就能够明确对课程加以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理解,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确定重难点的来源。
“质疑”和“试错”这两个词语一直频繁。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回顾日常教学,那些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最后只能用记忆、再现的形式去呈现教师想要传达的内容(比如,教师自己的理解),学生无法建构知识体系,因为他们没有积极主动探究的机会,没有实践的机会,于是也就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和试错的权利。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包括师生日常相处时,由于缺少师生民主的关系,面对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学生缺少质疑的勇气和机会。而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会更加剑拔弩张,对待学生的错误缺少理解和探究的态度,只注重“错误”这个结果,忽视了引起错误的原因。殊不知,发现“错误”,意味着迎来了成长和理解的机会。教师可以也应该不断“试错”,不断挑战教学方式,对不同版本的设计不断地试错,从而在实践中去修正、优化。我们所熟知的三大教学类型:讲授教学法、建构助学法和个别指导法,其实没有孰优孰劣的比较,关键点在于选择的时机。如果教师对三大教学类型达到理解层次,能够在多变的、灵活的情境下用,达到迁移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局面。
逆向设计有UBD模板,但不意味着就一定要按线性思路进行。书中提出可以从内容标准开始,从考虑现实世界所需的应用考试,从一种重要的资源和一次喜欢的活动开始,从一项重要的技能开始,从关键的评估开始,从已有的单元开始等等,总之,设计开始的起点可以是多样的,只要遵循逆向设计的逻辑思维即可。逆向设计还可以用来不断完善和修订已有的教学设计,它能让我们的目标更加清晰,更加有针对性。完美的设计是不存在的,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总会有很多时候需要平衡和取舍,比如大概念和迁移及特定的知识与技能,真实性表现任务与有效且合理的测试,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教学类型的选择,设计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死板与灵活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斟酌,想清楚学生需要什么?自己能做到什么?要时刻记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而是为了引发学。要重视学生的持续反馈,并在反馈中不断优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四季之秋
- 龟兔赛跑(新编)
- 母亲节
- 母亲节
- 我想变成什么
- 我的理想
- 有趣的现象
- 一次升旗仪式
- 我的同学
- 星球保卫战
- 母亲节
- 我的小老师-字典
- 假如我变成了孙悟空
- 请不要浪费生命之源---水
- 我家的院子
- 音乐在国产影视剧中的作用
- 浅谈舒伯特《小夜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 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分析
- 论钢琴演奏中背奏能力的提高
- 民族声乐多元进展的重要性及表现
- 论陕北民歌唱法传承
- 萨克斯演奏艺术中吐音形成要素及其类型
- 浅论琵琶演奏中的音乐表现
- 祭祀歌曲的生态观
- 深圳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模式
- 学习我国民族声乐有效策略的探讨
- 筝乐演奏技法探讨
- 西方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历程
- 深圳市物流产业发展途径探索
- 浅谈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 《秋天的图画》说课稿
-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之一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4
-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秋天的图画》说话训练活动
- 《回声》教学设计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 《活化石》教学设计之一
- 《秋天的图画》教学建议
- 《活化石》教学设计之二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5
- 《秋天的图画》教学案例与评析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说课设计、综合资料1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回声》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