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范文> 其他范文> 无私也要有畏

无私也要有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2-27

无私也要有畏

生在世,其精神世界总应该敬畏一些神圣、不可亵渎的东西,否则,就可能变得浮躁、庸俗甚至为所欲为。古语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领导干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廉洁无私是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只有无私方能无畏,但做到了无私也不能无畏。领导干部有“畏”,才不敢为所欲为,滥用职权,才不敢为政不勤、失职渎职,也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如履薄冰、自警自励,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所谓“畏”,不是怕失去自己的官位和权力,而是怕自己一旦行使不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一旦违反了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会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利益带来重大损失,会辜负人民的期望。常怀畏惧之心,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显示的是一种信念和境界,是保持头脑冷静的“清醒剂”,是医治胆大妄为的“良药”,是促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敬业勤政的正确之举。

一、畏民心,民主行政

畏民心者,敬畏民众也。人民是生产力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民意如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现在有的干部缺乏正确的群众观,自恃不贪不占就可漠视群众,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只怕领导不开心,最终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贻害党的事业。我们手中的权力不是自己奋斗来的,也不是某个人的恩赐,更不是某种资本换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群众在我们心里的份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畏民意识,坚持以民为本,民主行政,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是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从来都不是矛盾的。领导干部既是党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天下活静在于民乐,天下可畏在于民怨。要真心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经常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时刻倾听群众呼声,触摸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真正上不负党,下不愧民。二是要把行政目的与行政过程相统一。实践是个大课堂,人民群众是这个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民主行政不仅是在目的上要为人民服务,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上要让人民参与行政。要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确保以民为本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上,而且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三是要把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决不能把追求群体利益作为侵害少数群众合法权益的理由,做出损民、害民的事。

二、畏法规,依法行政

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整体意志。坚持法律至上,使权力服从于法律,实际上就是坚持人民意志至上,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领导干部光有为民办事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现行首长负责制下,权力相对集中,而事务的繁杂性和紧迫性,又要求必须强调效率和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容易导致领导干部习惯于按个人意志办事。如果“畏法”意识淡薄,采取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乱作为”,用违法的手段去实现良好的动机,必然背离好心,办坏好事,最终给人民、给事业、给自己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不依法行政,不管愿望怎么良好,都不是为民,而是害民、欺民。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依法治国的精要在于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行使公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好、发展好群众的私权利。当前,群众对干部依法行政的要求很高,对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法律政策,群众甚至比我们研究得透彻,领导干部绝不可低估老百姓的政策水平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以急违法,不以亲违法,不以喜违法,不以怒违法,不以行善违法,不以制恶违法,不以多数人叫好违法,不以做好事违法,时刻严防自己的行为滑出法律的底线。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加快发展必须依法行政,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促进发展。要推动行政观念由万能型向有限型转变,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确保行政职权不越位、行政职能不错位、行政行为不缺位。三是要处理好用权与监督的关系。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滥用。领导干部廉洁无私也不能漠视监督。要时刻把自己置于群众,组织、法律等各种监督之下,自警自省,从善如流,决不可对着政策法律干,对着群众情绪干,对着监督机制干。

三、畏真理,科学行政

真理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敬畏真理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毛泽东曾经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联系,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真理和规律神圣不可侵犯,如果人们否定它、违背它,就会碰得头破血流,50年代的“大跃进”就是极其深刻的教训。时下,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领导干部有着想赶上发达地区,使人民生活尽快富裕的良好愿望,但也往往急躁冒进、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客观条件,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最终劳民伤财,事与愿违,造成严重失误和浪费。发展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领导干部敢闯敢干,前提必须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绝不可因为紧迫而陷入急躁,因为进取而陷入蛮干。一是要尊重规律。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运用的,但它不能被人们所改变和创造。真正的成功都不是靠蛮干取得的。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坚持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态度,按客观规律办事,按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办事,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避免走变路。二是要尊重实际。各地各部门各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拿一个框框去生搬硬套。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上级精神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既考虑必要性,又顾及可能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真正理出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拿出解决问题有效办法,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尊重创新。尊重真理和规律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大胆舍弃不合时宜的旧规矩,才能创立符合实践发展要求的新理念和新机制,不断增强把握真理、科学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四、畏责任,敬业勤政

为官就要为民,干部就要干事。当前,有些领导干部一心只想如何不犯错误,如何远离腐败,却“忘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虽廉洁自律却碌碌无为,虽两袖清风却一事无成。无为即是过,平庸就是错。拿着人民群众的权力和俸禄,却不为群众服务,这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不作为”实质上“贪污”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是严重的渎职,也是可怕的腐败。一分权力,十分责任。两袖清风是干部自律的准则,有所作为才是干部的职责和义务。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清清白白、立得最直的是石头雕成的人,但它永远不会做事情;沙漠一望无垠、一毛不存,但出不来清流碧泉,长不出鲜花甜果”。领导干部既要干净,又要干事,当贪官被人恨,做“懒官”、“庸官”同样让人嗤之以鼻。一是要想干事,不做“懒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与群众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义务去干事,有更多的机会干事,有更大、更好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群众也往往是以干事创业来评判我们的干部。每个领导干部要经常反思,自己究竟“当官做什么,在位干什么,走后留什么”。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职责“缩水”行为,必然在一片问责声中“缩掉”自己。二是要会干事,不做“昏官”。敬业必先精业,干事需要本事。领导岗位是党和人民提供的一个干事平台,并不说明我们的能力、水平已达到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领导者需要的学习的东西太多,需要探索的方面太多,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其位要善谋其政,真正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做破解各种难题的顶尖高手。三是要干成事,不做“庸官”。成败论英雄,实绩见真功。“干成事”是干部德才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一名领导干部什么事都没有干或虽干了但什么也没干成,任他口号喊得再响,群众也不会买他的帐。只有善于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政绩,才能真正把个人成长植根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之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小白兔
我的课余生活
老鼠和蚂蚱
我与大队委无缘
白色让我想起......
秋的变化
美丽的秋天
我真想成为一朵云
小狗 “丁丁”
迷人的郊外
下象棋——我的最爱
我的家乡
秋天的早晨
我真想成为一朵云
我属兔
入党申请书——对党的认识过程
XX年9月份入党申请书范文
XX年7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最新)
XX年大学生汶川震后入党申请书
抗震救灾医护人员入党申请书
汶川地震后的入党申请书
通用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本
XX优秀入党申请书
一篇不错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XX优秀入党申请书
汶川地震后的入党申请书
我的入党申请书
XX最新个人入党申请自愿书
XX在职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XX最新入党转正申请书
《中考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书
如何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怎么写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指导老师意见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六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二
《鸿门宴》原文和译文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之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之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之一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之二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五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四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三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三
《召公谏厉王弭谤》教学设计之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四
《鸿门宴》教学案例
《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