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8
读书节开幕式校长讲话稿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教育局的领导们:
昨天,我还在xx地区观看桃花节的盛况,欣赏桃花朵朵开的美景,今天,我来到了xxx,参加我们这个如此隆重的读书节启动仪式,来感受书香阵阵来的盛事,我心情非常激动,非常兴奋。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我们读书节活动中所包含的内容、价值以及意义。
我知道,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尤其是,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给人一生的幸福、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伟大的人物,每一个成功者,无不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个习惯,大都是他们从小就养成的。这是一个经验之谈。
著名作家曹文轩常常喜欢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他从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评价一本书带给人的价值。在他的精妙的比喻中,他是把书比作温暖和光明的源泉。我很喜欢这句话,把它送给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而我自己,在很多学校的签名售书活动中,我非常喜欢给读者们写上这一句话的。虽然我写的是安武林的赠言,但它是曹文轩先生的名言。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所以,他不会责备我这种明目张胆的剽窃行为的。
著名的诗人金波先生,常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让经典润泽心灵。我也常常引用,常常把它题签给读者朋友们。我依然写的是安武林,因为他是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所以我每当给读者写上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就似乎看到了他那种慈祥而又温和的笑意。很显然,他希望孩子们读经典的书,读好书,因为好书是贴近心灵的,是可以给心灵带来丰富的滋养的。
其实,我深深地知道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一个人之所以强大,那是因为他心灵强大的缘故。而心灵的强大,一般来说,是需要很多很多好书来支撑的。如果说我们的心灵是一座高楼的话,那么,所有的建筑材料就是书。
我常常喜欢所的一句话就是:阅读改变人生,文学温暖世界。我的一生差不多都是与书为伍的。读书,写书,编书,评书,淘书,藏书。我喜欢书香,喜欢书的味道,喜欢书给我带来的一切。我捧起一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捧起了一缕阳光,明亮而又温暖;捧起了一缕月光,浪漫而又充满诗意。我的乐观的性格,是书给我带来的;我克服人生的困难的勇气,是书给我的;我一直向着理想的方向飞翔的执著和力量,都是书给我的。
我可以悄悄地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我个人有三万多册藏书。我在书房里看着我的书,我就象一个元帅在检阅我的士兵一样,我就像一个皇帝检阅我的臣民一样,那种幸福和自豪感难以形容。我觉得,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读书了。我一直觉得,书里面藏着这个世界所有的秘密。如果你不相信,请打开书吧,你想知道的一切,都静静地躺在书中,等待着你去发现,等着你去发掘。也难怪,一位名人说过,读书,是一次灵魂的壮游。
亲爱的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做一些美丽的事。让我们爱上书,爱上阅读,播下爱的种子。我知道,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将来能变成大富翁,拥有很多很多的财富。而在我看来,我们读书,就是在给自己未来的银行里储蓄。当很多年过去以后,当你读了很多很多书以后,你会突然明白我今天所说的话,呀,我真的成了一个大富翁啊。请记住,书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世界上所有的财富都可以被挥霍一空的,但唯有书这种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亲爱的同学们,爱上阅读,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让我们在春天里,一起打开书吧,轻轻地,轻轻地开始阅读人生,阅读这个世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小象”
- 蜘蛛、蚕、老桑树
- 洗碗
- 游苍梧绿园
- 绣眼
- 早晨
- 陈家山的故事
- 蜗兔赛跑
- 给全世界小朋友的一封信
- 学习雷锋精神倡议书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 致罗格先生的一封信
- 人间真情
- 给姐姐的一封信
-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
- 浅谈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看语言教学
- 试论中国国家审计“双轨制”体制改革
-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 谈审计期望差
-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管理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 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审计管理的科学化
- 探讨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取向和归化—异化策略
- 汉德句法比较:简单句中宾语的位置和组成的比较
-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解决审计独立性的新思路
- 缩小审计期望值差的办法
- 审计的真实性与注册会计师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
- 试论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 探讨大学法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 论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 审计道德风险:形成机理与化解途径
- 《中国石拱桥》基础知识题
- 万安古渡洛阳桥
- 千古风流──名桥──广济桥
- 《中国石拱桥》中心思想
- 《中国石拱桥》问题探究
- 《中国石拱桥》写作特色
- 《中国石拱桥》重点难点
- 《中国石拱桥》语法修辞
- 《中国石拱桥》课文分析
- 《中国石拱桥》写作背景
- 《中国石拱桥》多音字辨析
- 《中国石拱桥》写作特点
- 《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方法
- 《中国石拱桥》学法指导
- 《中国石拱桥》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