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社会巨变对中国青年婚恋观的影响

浅析社会巨变对中国青年婚恋观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3

浅析社会巨变对中国青年婚恋观的影响

摘要:当代青年的婚恋问题日益成为家庭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在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下,我国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社会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青年的婚恋观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青年男女的婚恋观由过去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化模式,不仅在观念上有所进步,实际行动上也大有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用法律和道德加以正确的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社会巨变;青年男女;婚恋观

一、我国青年婚恋观的主要表现

1.男女恋爱的认识渠道更加广泛。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大众传媒还未起步,青年的恋爱对象主要通过亲戚、朋友、同事介绍,方式比较单一。直到1979年,四川江津市某中学教员丁乃钧因种种原因,已过而立之年仍未成家。他看到报纸上登载的商品信息突发奇想,提笔写了一则征婚启事,连同自己的处境及依旧独身的原因,一起寄给《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开启了人们通过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进行征婚的先河。当今社会,随着大众传媒的广泛应用,男女相识渠道已经多样化,可以借助电话、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手段。

2.婚姻状态不稳定。男女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好则聚,不好则分,对婚姻生活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清,没有从一而终的决心和韧劲。男女双方比较注重感觉,但是家长更看中条件。第一次见面接触,男女双方看对眼儿有了感觉才会有继续交往下去的欲望,但是家长却更加注重双方的实际情况。相比较之下,这体现了青年男女在择偶方面较之父辈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并不完全受制于父母,这是婚恋观的一种进步表现。

3.婚姻目的更加实际、更加物质。男方会更加看中有学历、有气质、有样貌的女孩,当然女方家庭经济条件好也是男方考虑的一个因素,但这个因素的影响不大。女方会更加看中有一定社会地位、有自己的事业、经济条件好的男子,当然男方的形象也是考虑的一个因素,但当今社会这个因素占有的分量不大。上世纪末,徐安琪等学者通过入户调查与访谈,对中国人的择偶偏好进行了50年的比较研究,发现除了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政治因素明显减弱外,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逐渐被人们重视。

4.婚外恋、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青年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人品和性格也成为了男女择偶的重要标准,脾气火爆、不懂关爱家庭、对感情不忠、工作地点不稳定、长期出差的,基本都不被考虑,还有一部分人因此开始晚婚、恐婚。总之,当今社会不稳定的婚姻状态对青年男女的择偶观产生了影响。

5.试婚,也就是同居,已经被社会所默认,即使有谴责也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这在过去的社会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如今很多青年男女一直处于同居状态,可同居并不能代替结婚,作为婚前的了解还是可以被允许的,但如果以同居的状态代替结婚,还是应该抵制的,毕竟同居让人缺乏安全感,并且没有法律保证。2002年,田毅、陈景璐对青年男女爱情观的研究显示,在回答“只要双方愿意,婚前性行为无需指责”时,非常同意的占11.66%、同意的占45.67%,二者相加为57.33%。

6.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我国青年男女的性观念也更加开放,对性生活的要求也更高,这也体现了我国青年婚恋观念一个明显变化,这是进步的一面。正如学者孙抱弘所说:“当代青年对于婚姻中爱的关切明显提高,对于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特别是对于以往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默认的有性无爱乃至无性无爱的婚姻,越来越多的青年持否定立场。”

7.同性恋逐渐被接受。国外已经有法律允许同性恋者结婚了,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此项法律规定,但是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包容程度却在逐步加大,不再那么歧视和排斥这个群体。婚姻态度的变动及其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替代可能性,一直备受研究关注。随着未婚和非婚同居人口的增加,生育率的降低和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家庭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式微,一些学者认为,从西方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婚姻经历了从制度婚姻到伴侣婚姻,再到个体婚姻的历史阶段。

二、促使我国青年的婚恋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

1.当代中国还在经历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些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的变化,导致婚姻观与行为的多元化。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也对我国青年的婚恋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场经济倡导的自由平等使得我国青年的婚恋选择更加独立自由,也使得青年的婚恋观更加的物质实际。爱情不再是婚姻中的主导因素,社会地位、经济背景、个人品德等等成为了选择婚恋伴侣的首要因素,甚至存在利益婚姻。

2.青年婚恋观的变化发展,一方面与经济体制的变革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关。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青年的婚恋观远离了政治家庭因素,感情和心理需求得到复归,单一的婚恋观向多元化婚恋观转变,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婚恋观的价值和现代婚恋观的鲜活色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3.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青年们不只是局限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跳不出去。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接触的人际圈更加广泛,社会生活的圈子不断扩展,为青年男女的相识相知相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到了家庭。在物欲、情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那些经不住各种诱惑,丧失了起码的理性和良心的人,为了满足自我的罪恶欲望,即使面对自己的亲人也不会心慈手软。这种道德失范现象使得我国青年的婚恋问题不断增多,比如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婚外同居、重婚纳妾、家庭暴力等等。如今,这些问题的增多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三、针对我国青年婚恋观的转变,提出几点建议

我国青年婚恋观的变化有进步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青年男女婚恋观仍然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1.青年男女的婚恋观要遵循原则,那就是爱情、诚信、宽容、理解;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人生价值观一致;不能盲目,不能随便,这样可以为日后的婚姻生活奠定稳定的感情基础。

2.当代青年都追求个性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对婚姻的不负责任现象十分常见,这时就要在心理和思想层面对其进行教育,要让青年们懂得无论怎样婚姻还是要以感情和爱作为基础。那些以个人利益为主,认为谁也不是谁的唯一,过一天算一天的青年们,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婚姻引导。婚姻不是儿戏,既然决定走进婚姻,双方就要对婚姻负起责任,履行义务,不能轻易放弃婚姻,一切要以家庭为重。

3.同居试婚虽然有很多新鲜和诱人之处,但毕竟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社会应该对同居试婚的行为抱一定的宽容态度,另一方面,也要在道德和法律上对其进行规范,以免让青年男女误入歧途的行为害人害己。

4.完善婚姻法律法规,保障青年男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合法权益,使青年男女明白自己在婚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负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2]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06).

[3]田毅,陈景璐.当代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扫描透视[J].社会科学论坛,2002(09).

[4]孙抱弘.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3.

[5]Andrew J.Cherlin. A. J.The De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merican Marriage[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04(04).

[6]许传新,王平.试论“试婚”产生的社会机制[J].青年研究,2002(03).

[7]王震宇.中国婚姻家庭状况的变化[J].中国国情国力,1999(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一个人走回家
爷爷家的“小贝贝”
标点符号王国游记
美丽的小草坪
未来水果、蔬菜展览
我和爸爸的对话
我的不满意
跟我说“再见”
我是幸福的小鸟
寒假中的一件事
我在网上投稿啦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我爱故乡的柿子
我爱故乡的龙眼
妈妈,母亲节快乐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思考
浅议抗震救灾款物跟踪审计工作的主要难点及对策
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几点思考
物权法视野下政府审计启示与变革
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对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的再思考
我国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及对策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审计的重点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构建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审计与监督
浅议内部审计的外包与内置
经济责任审计与国家审计
奔福德定律及其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最后一课》课文背景知识
《最后一课》中破折号的用法
《最后一课》疑难解析
《最后一课》人物描写
《最后一课》语法修辞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最后一课》课文评点
《最后一课》词义辨析
《最后一课》重难点讲解
《最后一课》探究活动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
郑振铎:《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课文鉴赏
《最后一课》写作特色
《最后一课》肖像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