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电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微不足道
@神奇洋葱:玩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到底有没有好处?
小南:除了能让TA心情愉快之外,还能提高社交技能,但是开发智力就免了。当然,前提是TA没有玩上瘾。
1990年代中期的内行人士曾经悲观地认为,在虚拟世界中打打杀杀会培养出一代嗜血的暴力分子。如今,与父母老师抗争着游戏权利的一代人早已成年,这种现象似乎并没有发生,而且他们玩耍的热情也没有随着成年而完全褪去。
近年来的研究逐渐肯定了电子游戏在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比如2014年《心理科学》上的一篇论文就表明,电子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合作能力,并且能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能够关心别人,更具同理心。另一项来自英国苏赛克斯大学的研究报告称,常玩合作类游戏的孩子更乐意帮助别人,并且更倾向于在他人遭到不正当待遇的时候挺身而出。德国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甚至用角色扮演类游戏来帮助孤独症儿童,让他们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得到了改善。
一些据此开发的针对性游戏也颇受好评,比如荷兰Gain Play工作室出品的Mindlight,其沉浸式体验被证实能帮助小孩克服恐惧和焦虑等情绪。3C Institute开发的Zoo U则能够教会孩子如何面对霸凌,一组7-11岁儿童在试玩之后,社交自信心得到提高,行为攻击性变弱,同时控制情绪的能力也更好了。
牛津大学一项涵盖了5000名10到15岁儿童的研究说,每天玩游戏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的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最高,交际能力最好,也更不容易有情绪、友情、多动症方面的困扰。但研究作者Andrew Przybylski博士也指出,这取决于游戏在孩子业余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把仅有的一小时休息时间全部拿来打游戏,这同样是有害的,因为他没法参与其他更有益的活动。
另一方面,即使许多游戏看上去很高智商,你也要在这些拿益智做借口的游戏面前保持鉴别力。根据今年5月发表于《心理科学》的一篇论文,电子游戏跟认知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几乎为零,认知能力包括工作记忆、注意力控制和流体智力――即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自然》杂志最近的一篇论文说,顶级动作游戏玩家的大脑跟业余玩家相比,负责注意力和运动感知的部分的确更为发达。可见,游戏玩得好多半是因为这部分玩家天生就更聪明,而不是“玩了游戏之后更聪明”,更何况现在的孩子都会搜索通关秘笈。
无论如何,教育专家们都承认,相比于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电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与其就此跟孩子讨价还价,不如多花些时间,陪他见识鲜活真实的世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水仙
- 可爱的小白兔
- 咪咪
- 我爱我班
- 母爱,原来那么简单
- 抗震的英雄
- 做大事必从小事做起
- 我爱我的祖国
- 爱心的天使
- 鱼
- 从这里开始
- 回忆的小屋
- 成长的离别
- 我期盼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 难忘的一天
- 通识教育下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 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有为的思考
- 夯实基层基础稳固前沿阵地
- 谈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档案事业发展
- 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 大连商业学校庆典礼仪中心实训教学的尝试
-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从人文的角度看数学
-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助推企业改革发展之我见
-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
- 坚定信心 狠抓落实 努力打造一流钻井队伍
- 浅谈医院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活动
- 电力电子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 小抄写员
- 火烧云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 草船借箭
- 梅花魂
- 庐山云雾
- 古诗两首
- 詹天佑
-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 将相和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地震中的父与子
- 20 索溪峪的“野”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梅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