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3
智能建筑市场要注重经济性
摘要: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化,智能建筑也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前先进性说的过多,现在应多谈经济性,建筑智能化必须要跟经济挂钩。
关键词:智能建筑;市场经济
大型建筑促进了智能建筑的市场需求
智能建筑在我国已经发展了10多年,适逢国内建筑业兴起的大环境,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主要体现在更加行业化、理性化,更加成熟。 2008年以前,我国将加大力度兴建体育场馆、博物馆、剧院、机场等大型建筑。由于大型公建的投资较大,其智能化的建设程度及要求比一般建筑要高很多,从而智能建筑的配套设施要求、智能化水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大型建筑对建筑智能化发展最大的影响是,由于有了市场需求,使停留在概念上的智能化有了发挥的舞台及应用的场所,从而使智能得以更好的实现。例如,关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问题、设计的前期规范化、标准化等都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是必然的发展方向现在“集成”普遍谈子系统,因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单位参与进来(如招、投标阶段),所以应形成一体化。现在,按子系统谈的很多,对纵向的阶段性、一体化的集成谈的较少,缺少“链”的作用,并且缺乏大工程的集成经验,大型建筑需要互相协调、互相沟通,前期的设计规范组织的好了,后期的实施才能发挥得好。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存在着国情问题。国外的投资方和运营方通常是一体的,他们不仅会考虑如何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还会考虑如何缩短投资回收周期。他们一般都要做成本核算、经济分析。目前,我国关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咨询领域的规范化程度较低,缺少量化的内容,技术规范的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从工程一开始就要求规范化,明确各环节的实施内容(如工艺流程、产品类型、性能指标等细节)。
智能建筑市场应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化,智能建筑也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前先进性说的过多,现在应多谈经济性,建筑智能化必须要跟经济挂钩。目前,我国离信息化社会太远,量化的经济分析太少。我国在概念上并不落后,但在项目管理、实施技术上存在许多不足,项目实施上可操作、可量化的东西太少。
参考文献:
1齐康.空间•时间•建筑.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5):821—824
2刘先觉.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策略.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5):825—829
3段进,雒建利,王兴平,等.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建筑环境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江苏段为例.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5):840—850
4杜春兰.关于山地城市景观学的思考.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5):851—854
5王彦辉.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新生——以南京晨光机械厂旧址保护性改造再利用为例.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5):855—862
6江泓,张四维.后工业化时代城市老工业区发展更新策略——以瑞士“苏黎世西区”为例.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5):863—868
7郑炘.建筑形式问题辩析.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5):869—8738王建国.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5):830—839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理想中的卧室
- 美丽的南湖公园
- 我想
- 二十岁的我
- 雨天随想
- 枕头里的小秘密
- 20年后的我
- 我用神笔画画
- 我想
- 狗侦探
- 搬家
- 快乐的运动生活
-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 妈妈快回来
- 我的未来
- 论析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 简析名师及其成长的案例分子与启示
- 论美国法(1)论文
- 关于中职语文课改实践的几点体会
- 探析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及其例外(1)论文
- 关于进步教育终结的内部原因探析
- 小议美国“辩诉交易”及其移植(1)论文
- 英国法律解释三大规则之应用(1)论文
- 美国《隐私权法》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1)论文
- 美国品德教育运动的基本观点及研究
- 论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基础(1)论文
- 对美国行政法的解析(1)论文
-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基础教育运动素材教材化的研究
- 论析乡村教育运动与远程教育服务“三农”
- 从美国公司法信义义务变革看我国的制度完善(1)论文
- 《忆江南》教学反思
- 咬扣词句,体悟诗境──《望洞庭》教学一得
- 《忆江南》教学片段评析
- 关于古诗意境的的感想──听《望洞庭》所想
- 《忆江南》片段赏析
- 《桂林山水》中巧妙的结构
- 桂林山水简介
- 桂林山水的由来
- 桂林:爱在风景绝佳处
- 《望洞庭》教学实录
- 漓江简介
- 燃放诗词的魅力──《忆江南》唱词设计及反思
-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 桂林简介
- 我教古诗《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