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就语言学流派来谈语言学与英语输出

就语言学流派来谈语言学与英语输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5

就语言学流派来谈语言学与英语输出

摘要:从古至今对于语言学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这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理论成果,最著名的莫过于Chomsky的转换生成理论。虽然有Chomsky先进的理论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理论学说就是空谈。每一理论对于语言学的深入研究都有其坚实的事实和理论基础,不能完全地肯定或是完全地否定某一理论,应该以一种多维度的思考方式来看待语言学理论。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理论;对比语言学

就我们所知,在语言学研究的领域中有很多流派,其中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理论、对比语言学等。在转生成理论之前,不能不提结构主义。这不仅是结构主义先于转换生成理论,还因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中国外语教学影响深刻。

语言学家Chomsky的转换生成理论的诞生对于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且能胜之,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转换生成理论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第二,结构主义语言学定有不足之处。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美国的全盛时期是20世纪30至50年代。杰出人物有Bloomfield。他认为语言就是刺激和反映。小孩学习语言就是听到别人的话(刺激),作出反映(模仿),并以各种方式得到巩固。慢慢形成语言习惯。这种理论对我们英语教材的句型教学,现在的情景教学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这种方式对于英语的输入:听、读效果显著,但对于英语的输出:说、写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了。目前的英语教学培养了大批的英语人才,但未能成才的比例也很大。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不会说,或说的很差,这种情况不乏少数。写的时候满是语法错误,或者语法错误少了,但写的英语十分别扭。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从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基础谈一下: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正如上文所提及,语言过程就是刺激和反映。小孩学说话,只是听到别人的话(刺激),做出反映(模仿)。由于反复模仿,并以各种方式得到巩固这样就形成习惯。

从哲学上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是经验主义。这种理论用于描述母语的习得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作为唯一的理论指导外语教学过于绝对。因为学外语的学生没有那以多的刺激足以能形成习惯。就母语而言,一个三周岁的小孩,他所听到的词已有好几百万了。我们的学生有那么多的刺激吗?外语学习也绝不同于第二语言的习得。第二语言如新加坡,菲律宾等一些亚洲国家的英语。其官方语言是英语,其他课程的讲授也是用英语,所以学生得到的刺激也足以形成语言习惯。尽管如此,他们所学的英语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讲的仍然有很大的距离。而我们的英语教学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外语。官方语言是汉语,其他学科用汉语讲授,剩下的英语刺激也只有可怜巴巴的一周几小时的英语课。就是全用英语也只有那么“多”的刺激而已。这是结构主义学派无法逾越的障碍。

据神经语言学家研究,人从一到十岁至十二岁,脑子里的语言中枢就固定在一个地方。如果在十二岁以前听到了另一种语言,语言中枢就会形成一种换码机制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说话不会带乡音。而在十二岁以后接触外语,可就不能那样地道了。这样说来好像外语很难学。但就某种意义而说,学生有那么多学不好外语是注定了的。而那些能学好的真是幸运啊。

50年代后期,在语言学研究出现了革新式的人物和理论Chomsky和转换生成理论。Chomsky的理论相当复杂,主要的有两方面。第一,人类有掌握语言的内在倾向;第二,语言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生成。所有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都是一样的。而连接这两层结构的是转换规则,按这些规则转换一下,就有了表层结构。所以他把这个理论称之为转换生成理论。人类有掌握语言的内在倾向就是说人类有天生的语言能力。其中,他强调,某些内在的,藏在心里的原则给我们提供一些固定不变的结构这些结构是语言经验的先决条件。他认为,所有语言的深层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表层结构不同,从深层结构按不同的转换规则可生成不同语言的表层结构。按Chomsky 的理论,如果转换成功,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和汉语母语一样成功。

Chomsky认为凡是语言,其语法包括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纯然是传译性的,对句子的递归生成,这两部分毫无用处。句法部分有基础和转换部分构成;基础又有范畴次部分和词汇构成。基础生成深层结构。基础部分进入语义部分,取得语义传译,然后由转换法则映射,成为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又由语音部分的规则予以传译。这样语法就给信号指定语义传译。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由句法部分的递归规则为中介的。范畴是指诸如名词短语等句法结构和词类,这些范畴又因为“特征”而分为次范畴。如名词有可数、不可数,这就是次范畴。

这些概念和术语都是借自于教学,但完全按Chomsky的这种方法,无论是谁都要睡着了,而且用于外语课堂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不妨换个角度来看。

所有的语言的深层结构都是一样的,当然可以推理汉语的意义就是英语的深层结构。一些汉语的句子在变成浅层结构时,不仅语序要变,一些词汇也要做一些调整。如:同窗共读整三载。浅层结构就是他们学习在一起长达三年,映射为表层结构就是:They have studied together for three years long。因此,由深层结构转化为浅层结构需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语序调整;第二,增词或减词。这样看来浅层结构是句法,转化为表层结构是词法,合在一起就是语法。

深层—浅层—表层的转化听起来显得很繁琐,事实上用起来并不复杂。

当然这种句子生成性也具有局限性。学生生成句子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错误。但错误应该分开错和误。错是从语法上讲。例如:Mr.Wang has went to BEijing 王先生去了北京。如果学生这样说,这就是一个错,因为完成时要用过去分词gone 。又有一句:他吹牛。如果学生说:He is blowing a bull。外国人可能不知所云。从语法的角度没有错,但英语中无此说法,正确应是:He is talking horse。这就是误。当然还有语境的误。随着知识和训练的增加,学生出现的错会越来越少,但误却不可避免。要减少误,还要借助结构主义及系统功能的理论,多刺激,多接触地道的英语。

英语学习期间,转换生成是把汉语看作深层结构,借助母语媒介,而不是一味地按结构主义的理论排除母语。所以在生成的过程中涉及到英汉两中语言的比较,涉及到对比分析语言学。

对比分析语言学的杰出代表人物Robert Lado,他曾经这样说过:假定学生在接触外语时,会觉得其中有些特征易学,有些难学。与本族语相同的,他们觉得简单,不同的就困难。老师如加以对比,就知道真正的困难何在,因而可以更好地去进行教学。他还说,最好的教材是:它的立足点一方面对所学外语进行科学的描写,另一方面有对学生的本族语进行平行的描写,加以仔细的比较。

Chomsky的转换生成理论和Robert Lado的对比分析语言学刚好把我们从说不出和不敢说外语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不必对母语畏惧,而是在必要的时候善加利用。

这样,就所讨论的东西做一归纳:结构主义的刺激、反应对英语的输入大有裨益;由于学生学的是外语,也不是第二语言,刺激无法做到足量,所以输入不能产生正确输出;利用转换生成理论,以汉语作为深层结构,利用对比分析,生成英语的表层结构,把感性的输出提高为理性的分析,输出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输出的错误反过来会使学生在输入时有意识发现目的语特征,然后又促使输出的质量提高,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使学生的英语输出日益完善。

中国wWw.LWlm.com

参考文献 [2]A Guide to A New Course on Linguistic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妈妈的一封信
给父母的一封信
妈妈,谢谢您
一封家书
老师,我想对您说……
黄盖给曹丞相的一封信
假如我有来生……
给青年人的一封信
给农村小伙伴的一封信
给爷爷的信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对小河的道歉信
保护地球——保护你们的家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致妈妈的一封信
关于嵇康《声无哀乐论》礼乐批评的再探讨
浅析钢琴音色特点与演奏技巧
探析电视媒体在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
浅析艺术的本质
探析小型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和声运用
浅论艺术教育对塑造健康和谐人格的作用
浅谈装饰图案的临摹与创作
浅析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精神
谈意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营造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谈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探析艺术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浅谈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论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运用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3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
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人教版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札记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及点评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4
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