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让作文生花的途径研究

让作文生花的途径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让作文生花的途径研究

作者:冒海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立发中学

摘 要: 写作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技能,是高考语文学科的重要测试内容,但从历年高考学生作文的表现来看,高中作文教学是不尽如人意的。本文作者分析了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纵观几年来的江苏高考作文得分,全省均分一直在45分左右。这种不良的状况让许多教师感到迷惘、彷徨、无力,也使得学生为超低的语文总分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无限苦恼。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文拿不了高分的原因是缺乏兴趣地为写而写,选材平乏欠缺生动,语言拙劣没有文采。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境地,为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作文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材料积累及提升语言功底几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万事入门之导师

每件事你只有乐于积极地主动地去做,才会用心投入地自觉地去做。因为被动状态不能调动人做事的热情、激情和兴趣,自然就不可能做好它,只想尽快完成并不考虑结果。写作也一样,兴趣至关重要。

1.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各种类别的书。

读书可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艺术欣赏力及表达能力。“读书万卷,下笔有神”。简言之,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表情达意的欲望。许多文学大师都深于阅历、见多识广、勤于读书,把富有哲理的生活素材机智地组织到文章中,使文章绚丽多彩,丰富充实,让人百看不厌,读后余味无穷。书籍中蕴含的智慧、情感、思想会给正在快速成长急需汲取知识营养的学生们带来源头活水。

2.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十七八岁的孩子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欣赏,作文功底较差的学生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为了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他们习作的闪光点,仔细寻找其中的精华,即使是一个深刻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也要对他们加以肯定。在予以肯定的前提下,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拿来和学生们讨论、交流,并让其改进、提高。事实证明,这样的教法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作文分所占比例较高,对语文总分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容易产生担心写不好作文的情绪。这时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多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锁定目标,大胆地去尝试,因为放开手脚无拘无束反而会带来意外的收获。我曾对一个作文水平极有限、自信心极不足的学生说:“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你的生活中充斥着多姿多彩,喜怒哀乐,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记录下你的追求、理想。”经过不断的尝试、挑战,一个个意外的收获让他如获至宝,成功后的自信让他对作文爱不释手,最终采撷到胜利的甜果。

二、素材,作文耀眼之灵魂

《劝学》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显而易见,写好一篇作文如同建筑一座大楼,必须先准备好材料,材料的优劣决定着你作文的深刻与否。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只有厚积薄发。

1.关注生活,引来活水。

当下高考作文命题有一个特点:关注时代,具有生活气息。如江苏0

9、10年的“品位时尚”和“绿色生活”,考生想博取高分就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事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感悟,国事、天下事我们可以推荐学生收看“今日说法”“新闻1+1”等优秀节目。它们直观形象,直击时事热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读报也是一种极有效的方式,是一个浓缩的世界,是一座把学生和世界相连的桥梁,对学生的心灵与作文境界的提升都有裨益。提高了作文素材的品位,他们的文章才会熠熠生辉,性情才能得到陶冶。在模仿与虚假之风盛行的今天,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走上创新的康庄大道。

2.关注人文,提升品位。

学生深入生活,观察并感悟生活,固然很重要,因为这是积累素材的绝佳途径,但一篇佳作并不是生活素材的简单叠加,还需要注重材料的人文性,只有这样材料才更具有分量,写出来的作文才更具有蕴味。我认为,学生要多读一些积淀了人类千百年来精华的古典名著,因为它们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思想内容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于丹说:“古典是一种内涵、包容,它以温柔之美给你永恒的力量。”她在读完《论语》时,就知道人生之路要从从容容地去走。确如其说,一本好书能滋养一个人的一生。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来吸取其人文精华,让他们的作文闪耀人文光彩。

三、语言,作文感染力之根本

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可从培养兴趣、关注素材入手,引导学生发出黄钟大吕之音,而且可从语言文字的简洁有力上下功夫。其实一篇优秀的文章也必能体现出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因此学生在追求素材、思想独特新颖时,也要关注语言文字的“信、达、雅”。

1.磨砺文字,力求简约。

锤炼语言,不必铺陈锦绣、流光溢彩、浮华晦涩,但一定要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给人心灵以莫大的震撼。如教材中的名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它们好似珍珠,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给人以深刻印象。如果学生能有意识地打造出这种蕴涵无穷意味的佳句甚至于名篇,那么他们的作文就一定能上档次,得高分。我们该怎么去做呢?注意搜集教材中的名言警句,揣摩它们的特点及蕴涵的思辨色彩、哲理意蕴。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去背诵、吟咏、感悟。在写作评讲时教师加以强调,从而培养他们的这种名言警句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写出隽永精炼、自然质朴的文字,使文章自成高格,倍添生动与精彩。

2.仿拟妙语,绽放光彩。

模仿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本能,从“学语”到“追星”都是典型的模仿现象。其实,模仿在作文教学中很适用,很普遍。仿写经典的富有内涵的词、句、段、篇能促使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精炼隽永、自然质朴的语言更能浇开作文之花。学会仿词能促使学生用创造的新词来表情达意,使作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并培养他们活用词语的技能。仿句训练能提高学生感受语言、遣词造句、联想想象的能力,并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段、篇的仿写是一种将求同类比联想与求异发散想象相整合的综合性仿写。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有针对性地、自觉地进行仿段,仿篇训练,那么学生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及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高考作文也一定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而言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写作,就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激荡出学生发自内心的思想火花,关注素材的人文精神,以生为本,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同时还注重文章语言锤炼,最终让读者从文章中读出真善美与假丑恶。在这样的教学环境的熏陶下,学生定能在神圣的高考考场中发挥最佳水平,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写出让人惊羡不已、赞不绝口的佳作。真是有心插柳柳成荫,无心栽花花不开,师生所共同期待的作文之花在有心人的栽培下终于能长久地绚烂地开下去,而不是昙花一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熊真可爱
电子贺卡
广汉夜景
美丽的家园
一辆神奇的汽车
包饺子
未来世界
放风筝
洗碗
我的梦
捉小兔
我的教室
闹元宵
看樱花
我最喜欢的照片
对会计国际化的哲学思考(1)
企业集团短信运营模式研究(1)
判断与决策过程中的生态理性与社会理性(1)
论公司中权力运用的策略(1)
企业集群内企业服务外部化的功能与条件(1)
家族企业的绝对权力效应及其实证研究(1)
国际竞争环境变化与我国家族企业国际化选择(1)
基于连锁体系形成理论的加盟行为研究(1)
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状况分析及发展思路(1)
公司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探讨(1)
中小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1)
企业跨国集成MRO采购模式研究(1)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羊群行为形成机理研究(1)
竞争环境下的定价分析(1)
谈企业如何进行资本运作(1)
评《路旁的橡树》
《路旁的橡树》听课随笔
努力营造理想的课堂──《路旁的橡树》教后反思
让课堂沐浴在人文的阳光里──评陈英老师执教的《路旁的橡树》
教《路旁的橡树》有感
两名意大利人为保护古木住在树上
《路旁的橡树》听课随笔
《路旁的橡树》听课随笔
《路旁的橡树》案例分析
《路旁的橡树》案例分析
《路旁的橡树》教学理念及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杂谈
看似浅显实深奥──评卢老师的《路旁的橡树》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教学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