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尝试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尝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07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尝试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较快的时期。在小学教学中思维训练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去培养和扶殖学生的创造力,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给孩子们创造发展思维的情境。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要造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教学三年级除法的简便算法时,有目的地写出几组如同8500÷17÷5这样的算式,然后教师口算,学生按脱式进行计算,这样同学们就会感到教师“神”了,这时教师趁机说明,计算这类题有窍门,谁都会算,同学们便会“求知若渴”,急于知道这窍门。教师诱导,一个被除数除以两个除数等于什么呢?让学生自己找到“窍门”。这样课堂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二、设备问题,引起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学生的积极思考是从疑开始的,教师只有善于激疑,设疑才能开拓学生思维。但是还要注意,问的问题必须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思维积极转动起来。如教第二册应用题时,学校买回25个乒乓球,用去5个,还剩多少个?教师提问:这道题告诉学校乒乓球的事,乒乓球怎么了?(学生答用去5个)接着问,用了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有的答减少,有的答拿走了),这样把应用题中反应生活的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同时发散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四、动手操作,发展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将3根小棒分成一堆,9根小棒可以分成几堆?为什么?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9根里面有3个3根小棒,正好分三堆。这时我把9根小棒改成10根小棒,问,还是3根分一堆,可以分几堆?学生在继续动手操作中清楚地知道,10根小棒里有3个3根小棒,可以分三堆,剩余一根,不够分1堆。那么剩下的“1”根是余数。这样学生自己操作理解了除法余数的含水量义,通过动手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住学
“树语”——永恒的破碎美
我们的班主任——董老师
友谊贵如金
读书睿智
告别曾经
我爱满天星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
作业风波
人生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快乐阅读伴我成长
过客
牵手
重拾六年记忆
房产金融等行业有望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等
论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
关于国际准则(IAS39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下库存估值探讨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探讨
事业单位内控创新机制的若干思考
对目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关于注册制可行性的分析
基于目标成本控制理念下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关于出版社稿酬税收筹划的分析
生态家屋之印度树屋
论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浅析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管理会计推动总会计师向“价值管理师”转变
论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
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二课时)
《葡萄沟》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浙教版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案
[原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
小学语文竞赛试题
《十里长街送总理》浙教版
开国大典
22 凡卡
燕子
2 林海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