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不管多大风浪,唯有文化是海

不管多大风浪,唯有文化是海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19

不管多大风浪,唯有文化是海

春节是在台北过的。其实是第三次到台北,但是,唯有这次,在这个四面是海的岛上,才真的想到了这样的比喻:文化是海。

前两次去台湾,感觉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公共秩序井然和人的温文尔雅。这次在台北,依旧感觉到了这些,但是,我也有这样一个疑问,台湾这百多年以来,再往近说这二三十年以来,也不是风平浪静的。和我们感受到的台湾,似乎反差有些强烈。

先是1895年到1945年的日本占领时期,连学中文都受到了限制。接下来是国民党退守台湾后连着实行了四十年的戒严状态,专制状态使得抗争不断,典型的有“美丽岛”和“二二八”这样的词语留了下来。

2000年民进党开始执政,台湾开始了政党轮替。每一次选战都是唇枪舌剑甚至大打出手,以致流血。

看起来,台湾并非一切完美,还有很多问题,有的时候,上面还会乱成一团,但为什么社会没有太大的动荡?

我想到了大海。大风起时,海浪滔天,而海下深处是平静的,鱼儿照游,生活如常。

为什么?因为文化的积淀。中国以中原文化为标志的文明史已经有了五千年以上的历史。这期间,生产和科技是发展的,从狩猎到农耕,再到近现代科技,生产形式和规模都在不断变化。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基础的东西没有变。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字,从秦篆到汉隶,从老庄到儒家,我们都可以在不同中看到一脉相承的东西。例如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例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例如对于忠诚和勤劳、对于勇敢和善良的褒扬等等,都以文字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一代代留了下来。是非观、荣辱观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不需要把标语口号刻在碑上,写在墙上,喊在嘴上,最重要的是留在了心上。

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经过风雨侵蚀,几十年上百年以后字迹就模糊了,唯有刻在心上的东西,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而且还会发扬光大。

台湾尽管经过了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但是,日本统治者在推广日本文字和宣扬日本文化的时候,并没有去消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国民党统治的四十多年里,虽然是专制统治,也没有摒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没有摒弃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而人民则是把这些精华一代代传承下来了。

大海没有干涸,依然是那么宽广深邃。

正月初二,我到一个台湾朋友家里做客,这天正好是台湾的“回娘家日”,这是多少年留下的风俗,这一天,只要是可能,各家各户嫁出去的姑娘都携夫带子回娘家。我的这位朋友曾经做过台湾的“立法委员”,也不例外,早早就随太太到了太太的娘家。这家老太太90岁了,当年随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已经在这里六十多年了,嫁出去的三个女儿都回来了,儿子则随着老婆到了老婆的娘家,好在不远,还专门赶回来和我们见个面。中午,我们和他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吃了一顿饭,其乐融融。

台湾社会是多少个这样其乐融融的家庭组成的。

说这件小事,只是想说,文化就是植根在这样的一件件小事中的,而正是这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筑成文化的大厦。反过来说,要拆掉文化的大厦,也是一块砖一块砖拆掉的。假如真的拆除了,补起来很难,就算补上了,也会留下一个难看的痕迹。

还是回来说海。海上行驶着船只,有些还是庞然大物,海下游弋着鱼虾,有些小得可怜。但是,在遇到风暴的时候,有的大船也会沉没,而鱼虾仍然自由自在,而海面的大风暴并没有影响到大海深处的平静。

把文化比作海,不难想到,海上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动荡,海下依旧。社会也如是,不管如何动荡,有什么样的风暴,文化如果做到了一脉相承,社会这个海洋,就永远是稳定的世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幺幺的一封信
记暑假里的一件事
发财树
蒙山之行
“重野”乐
不看不知道
秋天的花园
我的朋友,课桌
《爸爸和书》读后感
乡下纪事
我的好奶奶
读书真好
我和伙伴的生日
治眼饮料发明记
桂花飘香
努力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模式
浅谈网络时代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浅谈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路和对策
地方审计机关经费“短腿”制约审计事业发展
关于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调查与思考
剖析我国内部控制现状
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
政府审计视角下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内部审计外部化管见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谋求审计事业新发展
文明审计理念之浅见
审计结果公告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防范
探索财政效益审计途径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水平
《木兰诗》中的“策勋”摭谈
花木兰的史实与传说
花木兰是英雄还是孝女?
四美毕聚木兰身──读诗苑奇葩《木兰辞》
《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
淳朴浑厚 简劲粗犷──《木兰诗》的艺术美
遥望阴山话木兰
巧妙的修辞,独特的效果──浅析《木兰诗》修辞手法的运用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与反思
四美毕聚木兰身
谁对谁错──《土地的誓言》教学片段与反思
将军战未死,十年凯旋归──《木兰诗》中“将军”所指之我见
一代女文豪班昭
《木兰诗》的思想性
《木兰诗》中值得商榷的翻译和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