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破除“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迷雾

破除“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迷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0

破除“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迷雾

如果只是流连于数据化“炫技”,那么你连数据化这个“核武器”的皮毛都没摸到。

破除“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迷雾

佛教里讲“发心”,是说你的出发点若正,就将有福报。

若老板上来就只想如何赚钱,难免急功近利反而被带偏。相反,若总在如何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上下功夫,企业自然就赚钱了。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亦同理。如何对业务部门形成战略性支持,才是HR们应有的“发心”。而如何使工作数据化,如何向老板和业务部门体现自己的价值,应是最后考虑的。

把握“老板要的节奏”

HR喜欢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固本强基,无法直接产生财务收益。但是,以专业性自居显然已不是与业务部门共事的节奏,专业化分工已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会嵌入到商业模式设计中。典型的例子是海尔,你说推进“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改革,是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设计还是商业模式设计?都是!

随着商业逻辑的迭代,“从人到人力资源效能”的因果关系越来越明显,一是因为“人人时代”的到来,个体协作的交易成本已降到最低,个人的产出更易量化;二是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倒逼人力资源管理给出更多的确定产出:“你告诉我,我花了这么多的人工成本,我买到了什么?”

既然HR们越来越被要求给出确定性产出,就应该用大家的语言来沟通――财务报表。实际上,不能进入“三张表”的所谓“贡献”,老板们不会认可。从这个角度说,人均应收、人均成本、人均利润、人工成本投产比等员工的直接指标才是老板关心的。比如,每个员工服务的顾客数,服务100名顾客的差错率等。

看到了吗?这才是老板们要的节奏!

把人放到“组织”中

传统的错误假设是,人的一切状态都将影响到绩效。

事实上,从“人到人力资源效能”的过程是以组织模式为介质的,组织模式确定了“什么员工应该在什么地方发挥什么作用”。

也就是说,HR需要把人放到一个组织中,看其个人特征在组织内可能形成什么样的正负面影响,而不是孤立地评价个体。这类指标既反映了人的分布合理性,也包括了组织模式设计的合理性。像离职率、年龄分布、司龄分布、人才储备率、人才成长率等指标,都是说明人在组织模式中的各种“分布”。

但这种盘点常陷入“只看表面数据”的误区。例如,盘点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时,一个平均年龄为45岁的大企业就是没有活力的吗?有可能其50岁以上的员工很多,但他们分布在闲职上,正待“被换血”,但这并未降低企业活力。

而如果按照年龄在维度上细分,分出20-25岁、26-30岁、31-35岁等不同组别,盘点该组别上的员工人数,发现其年龄分布,这比平均年龄的表面数据有用多了。

进一步,还可以根据一些假设来推导这种年龄分布的影响。可以确认的是:第一,新人会对旧人形成冲击,让他们感觉到竞争;第二,假设有数量相同的旧人,100个新人形成的冲击肯定要比10个新人形成的冲击大。那么,我们就可以设置一种算法,来量化这个企业从年龄角度分析出的竞争氛围,我称其为“活力曲线值”。

另外,加入其他个性特征的维度进行分析,会让原本无用的数据产生出价值。例如,盘点组织内员工的学历结构意义不大,而一旦加入岗位分布的维度,就可能发现管理岗位上累积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而他们的职位普遍较低,这就有可能是一种“可开发的力量”。试想,如果叠加多个维度的数据,这种分析将多有价值?

挑战“重程序而轻实质”

有了合理的组织模式,有了员工的高绩效特质,有了员工在组织模式中的合理分布,不代表可以自动产生高绩效。

第一,员工队伍本就是流动的,必须发挥人力资源的配置职能(招聘、淘汰、再配置),以确保分布的合理性,让员工“有机会干”。第二,人力资源的激励职能必须要发挥作用,让员工“有意愿干”。第三,人力资源的培养职能必须要发挥作用,让员工“有能力干”。

人力资源制度或政策是组织模式和员工分布上的“外力”,是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盘点出这些职能在哪个方向、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才能和其他维度的数据形成整体的逻辑链条。

当前的问题是,HR的盘点常“重程序而轻实质”,仅仅记录一些工作的痕迹,而忽略了要观察的“外力”:企业人员流动趋势怎样,哪些人流进来,按照怎样的标准向上流、向下流;企业的激励是真刀真枪,还是有顺风车和避风港;企业的培训后台对员工的支持力度如何等。从指标上说,新进率、流失率、轮岗率、晋升率、降职率等是反映调配职能的指标;绩效极差、平均差、薪酬分布曲线、绩效工资分布曲线等是反映激励职能的指标;员工培训普及率、人均/重点人才培训学时、人均/重点人才投入培训成本、培训学时分布曲线、培训成本分布曲线等是反映培训职能的指标。

以大局观去除“对标强迫症”

做好上述三个方面,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从形式上从算是走入了正途。

有这样一个现状,一些HR有“对标强迫症”,像有的企业致力于成为“最佳雇主”,就要让员工不愿意走,但如果企业要创新,就必然会有人才的硬性标准乃至偏执的导向,若不适合的员工不流动,组织战略如何实现?

再如,有的企业致力“全员学习”,但现实是20%的明星员工创造了80%的业绩,你仍把培训普及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这个逻辑成立吗?如果某些成型人才,在市场上招聘的成本远低于自行培养成本,为何还硬要建立华丽的培养体系?

请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了人力资源效能的目标,反推需要什么样的队伍、要发挥什么职能。然后,HR们用自己的“大局观”,把数据在人力资源机制、人员在组织中的分布状态和财务指标中串成逻辑链条时,你才会发现:数据之间终于形成了强力的因果逻辑,一旦卡住了那几个关键节点,就控制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滑板
可爱的付国涛
雨后
螳螂与毛毛虫大战
我帮妈妈做件事
我登上了月球
无私的父爱
耳朵“聋”了
好玩的农场游戏
我的课余生活
“凶狠”的老爸
台风的威力
象棋趣事
给自己的一封信
“澳比岛”上趣味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传承
我国宪法现代化的目标分析(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制度比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的自主性发展(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昙花一现与黑暗中的光明
由《阿姐鼓》剖析90年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
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诗学与“天生的见解”
现代都会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化
我国宪法现代化的目标分析(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我国宪法现代化的目标分析(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燕子》
《燕子》学习要点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七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燕子》教材理解:妙用“赶”表深意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五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四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三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六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二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