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2
论现代艺术的形态
论现代艺术的形态 论现代艺术的形态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论现代艺术的形态
现代艺术作品注重视觉的直接感受,创作中比较重视作品的创意和新意,新的艺术成分多元整合,促进了抽象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新意识形态的形成。但是,其直接的纯粹性往往不足,真正意义的艺术受到了冲击,产生了理解的偏差。
新时代下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他们虽都苦于推陈出新,但许多其实是模仿,真正地进行原创是很困难的。艺术作品的两大要素是内容和形式,一味地追求形式也会使艺术作品空洞乏力。
形式要服从于内容,有价值的内容要用正确的形式表现,二者相互依存。现在的很多艺术家不再那么热爱走进生活了,设计师单依靠电脑,绘画家在家画画,这样很难创造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批评家总能在某一件作品上发现很多与周遭重合的元素。
在新艺术形态发展下,人们只注重“新”,往往忽略了传统的民族性的艺术,这样会使得新艺术形态逐渐代替传统艺术,造成艺术发展的断层。 20世纪初,美术界把西方绘画称为西洋画,把西方现代艺术称为“新派画”,指的是一些较为前卫的画派,如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等。
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留法、留苏的中国艺术家的归来,新的艺术思想传进中国,国人逐渐开始了解西方的艺术样式和思想。“新画派”与古典主义并驾齐驱,在当时的诸如上海美专等院校,师生们觉得古典主义的写实派后劲不足,很多人开始追逐现代艺术。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画家主要是引进与介绍,现代艺术并没有在中国扎根,模仿多于创作,追风多于思考。当然,有些艺术家取得了建设性的成绩,也有的艺术家搞偏了方向。
实际上,直到改革开放前,对于外来文化,我国一直采取的是“洋为中用”原则。艺术家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了适合中国民族化的艺术语言形式,如从西方引进的写实艺术,被艺术家熟练驾驭,其成果可喜。
改革开放至今,艺术的多元化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必然。在85新潮的助推下,各种艺术样式和前卫的思想逐渐被我们接受,它们在中国迅猛发展,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艺术也更多地服务于大众生活。
有的人认为,不被大众看得懂的就不是艺术。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既然谈得上是艺术,它便是生活的高级再现。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艺术形态的多元化充满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人们需要有一个精神理解的过程。有的艺术形式是直接看得懂的,有的艺术形式是需要学习才能理解的。
比如绘画中的“像”与“不像”,真正的艺术不求“像”,对作品的阐释和情感表达才是灵魂所在。不同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于现代艺术,有很多人是不“懂”的,当时只被部分人接受的真正的艺术,以后可能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这也暗合了我们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精神素养的提高,因为真正的艺术是具有前瞻性的,有存在的必然,而哗众取宠的某些形式是站不住脚的。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艺术要更好地服务大众,这对于艺术家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首先,要考虑大众需求,作品尽量要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要贴合现实生活。艺术作品还要注重品味,不能追求庸俗化,不能靠低级趣味而取一时之宠。
再者,要积极追求高雅的艺术,创作符合时代需求和民族特色的作品。艺术作品要注重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不能只关注作品表象。
作为借鉴西方的中国现代艺术,要了解西方历史,更要了解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
中国在世界上具有独一无二的文明和文化,虽然中国的艺术还处于成长阶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世界艺术的吸收和借鉴。现代艺术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视觉绘画、装帧设计、家装设计、环境美化等,艺术家、艺术创作者要创作更多贴合生活的作品,要担当起传播艺术文化的责任,让更多的人去理解艺术、欣赏艺术。
当代艺术并不是艺术家自己的艺术,它是社会的艺术,人民的艺术。艺术创作不是个人的,而是大众的,它要体现社会关系,体现社会功能,体现教育功能。
艺术的多元化也可看作是一种手段,内容与形式是客体,情感和灵魂是主体。一个“闭门造车”单靠“借鉴”的艺术家是走不远的,艺术家要有深刻的生活情感体验,要有对事物的个人理解,要有倾注于作品的情感表达,唯有如此,作品才会贴合时代、贴近生活。
艺术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给人以美感享受。创作与欣赏二者似乎一直在矛盾中发展,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让创作和欣赏在交流中进步,让现代艺术彰显时代风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
- 吹气球
- 2007高考题目点评
- 老师颂
- 观《心跳墨脱》有感
- 棋盘山,我可家的家乡
- 谈“采访式”教学训练八法
- 成长的路上,父亲牵着我的手
- 八荣八耻演讲稿
- 谈谈看图的写法
- 40分钟写出500字以上的好
- 母爱
- 秋天的思念
- 从我身边飞过的六个春夏秋冬
- 复习有方法
- 谈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 论文学翻译中的语言变异及其文体效果
- 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的效应分析
- 15种创新融资策略(1)
-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与作用
- 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
-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
- 论完善译文的文学功能乃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
-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
- 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会计问题探析
- 中小企业动产担保融资浅析
- 浅析素质教育形式下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
- 论文学形象的叙事翻译和语用翻译
- 谈模糊语言的礼貌维护功能
- 现代汉语语法
- 《借生日》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借生日》教学设计7
- 《借生日》教学设计10
- 《借生日》教学设计12
- 《借生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借生日》教学设计13
- 《借生日》探究活动等
- 《借生日》说课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8
- 《借生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3
- 《借生日》教学设计6
- 《借生日》教学设计12
- 《借生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