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6

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划 关键词:摄影;真实;融合;艺术语言

一、数字摄影技术的现状分析

首先,感光元件和储存介质降低了影像的制作成本。数字摄影技术不依赖传统胶片记录和保存影像。它将光影影像直接转化为电子信息,并且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数码储存介质当中。这种数据可以很容易地在电脑系统中进行复制、传输、修改。数码相机的核心是成像芯片,也就是感光元件CCD或CMOS等。数字摄影技术与传统摄影的区别也就在于传统摄影是把图像的信号用胶片来记录,而数字摄影技术是把图像信号通过感光元件记录成数据文件。从存储卡中下载的图片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处理,而存储卡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这就大大节约了成本。

其次,数字摄影还有即拍即得的优势。数码相机都有一个可视的显示屏,可以在摄取图像的过程中随时观察拍摄的效果和成像质量。对不满意的画面可以重新拍摄,避免返工。而且对各项数据都可以进行调节。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现在数码单反相机也可以实现不通过光学取景器而是通过机身背后的显示屏进行取景拍摄。数字网络时代创作出许多新的艺术形态,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而改变,无论是从生活方式还是传播的理念。网络在某些方面使空间的距离变为零,这样就降低了信息的传播成本,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

二、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语言特征

与传统影像相比,数码影像具有以下四种特点:一是即时一性,数码影像即时成像也可随时删除,不象传统影像成像时需要在暗房中等待影像显影,如不洗出就不知成像的好坏。二是无成本,数码影像抛弃了传统图像的高成本影像生产方式,它的无成本性使图像迅速增殖和贬值。三是可修改,数码影像可以随意修改,通过电脑软件可以使影像艺术锦上添花。四是可传播,传播是数码影像的内在功能,轻松发送迅速传播。

(一)数字影像,真实的谎言

数字影像,它可以进行任意的编辑与修改,它自身的这种特性就决定了在以客观物像为依据的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着真实性的缺失。而设计者们恰好可以利用数字影像的这种特性来进行艺术创作,以一种或几种客观存在的物像为基础,制作出更多更有视觉冲击力的新形象。对于照片的意义,约翰·伯格是这样阐述的:在生活中,意义并不是即刻便知的。意义要在相互联系的事物中被发现,而且没有事物的发展,意义就无法存在。没有故事,没有揭示,便没有意义。被拍下的瞬间唯有当观众可以从读出超越它自身的持续时,才能获得意义。如果我们发现一张照片有意义,那是因为我们赋予了它过去和未来。

(二)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的多样性

在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中,造型与展示能力得以大大拓展和丰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满足了后现代艺术中追求视觉快感的文化企图和社会语境。作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基于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有其特定的空间、艺术追求和风格,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直接用自己的方式对传统艺术进行解构、演绎、拓展,以实现对艺术现代化的追求,它不仅成为当下艺术的一种模式而且为艺术的现代性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为多种图式混杂的艺术存在形式,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别是其功能特效,是新的领域的推广和延伸。

(三)数字影像强大的后期化

摄影方式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摄影表现手法的局限。通过数码技术将相机拍摄的大量素材输入电脑,并利用图形处理软件中拼贴、合成、借用等技巧,将原来的图像加工成“新影像”。在数字化时代,照片再也不需要经过化学银盐粒子显影后再定影并放大,取而代之的是数码模块内无止尽的修改与覆盖。

三、小结

机械复制技术出现之前,观众对传统的艺术作品是欣赏的态度,而对具有创新的艺术作品则是完全的批判态度。机械复制技术出现之后,观众对于机械复制作品的态度则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了,这是进步的行为,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新技术、新器材的普及化。在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实现科学技术与设计更好的融合,探求新的设计思维与创作方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
我最爱的一首诗词
九月赞歌
寂寞与欢乐
故乡的桥
我的表妹
我的曾祖母
“小馋猫”——妹妹
秋天的田野
风云天下--龙族(4)
风云天下—龙族(6)
母爱
一件令我难忘的事
后勤公司印刷厂厂长2012年工作总结
县科技局2012年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局2012年工作总结
小学2010-2011年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带教活动工作总结
2010县科技入户工作总结
2012年公司工程部工作总结
市个体私企协会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信用社信贷工作总结
公司办公室主任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苗圃除四害工作总结
2012年经贸局个人廉政工作总结
市文化局2012年工作总结
企业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后勤公司经理助理2010个人工作总结
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约之美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和谐管理的传统文化视阈
对目前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传统文化的思考
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内容解读
关于“孝”与“无后”的辨析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
中国的“毛泽东热”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底蕴研究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论纲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2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1
《少年闰土》教案1
《少年闰土》教案2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2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1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2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3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1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