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3
从国共党际环境的演变看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发展轨迹
[摘 要]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共产党对国民党由敌对关系到合作抗日的酝酿时期,到国共联合建立党际环境联络机制的谈判阶段,再到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党际环境日臻成熟的形成过程。它的发展动向对战时的世界局势特别是中国的抗日战争进程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民族矛盾不断加深背景下对国共两党抗日态度、立场和政策的影响及关系展开思考,从国共党际环境演变的角度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国共合作;党际环境;发展轨迹
一、以创建国共党际环境合作的抗日平台为目标,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以建立国共党际环境合作的联络机制为任务,实现了从国共两党秘密接触到国共两党领导人直接谈判的转变,促进了国共党际合作抗日环境的形成
随着中日矛盾的日益加深和蒋介石抗日立场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也相机作出调整,开始逐步由“反蒋抗日”向“逼蒋抗日”转变。1936年5月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这是中国共产党放弃反蒋口号,第一次公开提出建立抗日联合战线的建议,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分析了蒋介石有可能转向抗日的情况,于1936年8月提出了“逼蒋抗日”的方针。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标志着国共两党终于从互相厮杀的仇敌转变为合作抗日的同盟者,促进了中国抗日运动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发展。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是两个实力最强大的政党,中国之命运如何,国共两党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国共关系史来看,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损”的经验教训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推进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及最终胜利产生了重大的贡献影响,也对推进当前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和第三次国共合作发挥着重要意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日之是今日做
- 龙威
- 新世纪,我能行
- 茁壮成长 恩泽父母
- 开卷不一定有益
- 立志,人生的支点
- 散打生活
- 生日请同学吃饭,好吗?
- 论中国落后之原因
- 曾经走过的路
- 平安是喜 健康是福
- 广交益友
- 直视困难
- 我为你骄傲,中国!
- 寻找我的人生
- 怎样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
- 青铜材料与人类文明
- 建国初期党对社会主义曲折道路的探索
- 王源《左传》评点的时代特色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史料价值
- 读《日知录》
- 《王梵志诗》女性题材诗歌研究综述
- 论中国古代的审判怪状“审出多门”
- 新媒体对美国选举政治的影响
- 北宋赐茶初探
- 现代图书馆管理新模式探讨
- “理论鼓吹时期”的革命派
- 古代文物鉴定浅析
- 索尔·贝娄成长小说研究的又一力作
- 计划体制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 《李时珍》教学札记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实录
- 《李时珍》说课设计
- 《李时珍》教学札记
- 《李时珍》教学设计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实录
- 《装满昆虫的口袋》片断赏析
- 《李时珍》其它杂项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札记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札记
- 《李时珍》教学设计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 《李时珍》教学札记
- 《李时珍》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