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公共政策需实现公民与政府的理性互动
5月16日,四川广安市邻水县有民众走上街头,要求设计中的达渝城际铁路经过该县,游行者打出“铁路,不要抛弃邻水百万人民”等标语。官方通报称,聚众示威最终演变为群体性事件,部分人手持器械与民警对峙,并烧毁了一辆救护车和两辆社会车辆,事件已造成68人受伤。
四川铁建办回应表示,达渝城际铁路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属中长期规划,还未纳入省级和国家规划。据大陆媒体后续报道,达渝城际铁路原有东、西线两套设计方案,东线经邻水县,西线经广安区,两地同属广安市,但广安市发改委前些日子回复质询时称“支持西线方案”。一句轻率的表态,最终引发了这场群体性事件。
邻水事件虽暂获平息,但值得追问的是,为何原本为地方带来利益的一件好事,最终会演变为恶性暴力事件?近年来大陆为争夺高铁路过,已频现“掐架”风波,如湖北的十堰和襄阳、湖南的邵阳和娄底等,都发生过类似的争夺。为何广安地方政府对此毫无警觉?此前的地方媒体是否承担起了公共政策的传播与解释责任?尤其在这种公共资源的分配可能会导致部分群体利益不受益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是否广泛征求过公众的意见?是否建立了通畅、反复的沟通与协商渠道?民众是否有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表面上看,是部分地区利益之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但实质上却是因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沟通与决策机制出了问题。如不从公共政策的沟通与决策机制上找原因下功夫,今天是邻水,明天就可能是其他地方;今天因为高铁,明天也可能因为水电气改革。这类群体性事件,虽与那些因利益受侵害而抗争的事件不同,但其社会学意义是一样的。在数字化传播技术普及的当代,由于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众开始更加关注和维护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一旦公共政策的制定,民众缺少参与途径,就极可能出现游行与聚集,而群体活动本身就有“广场效应”,极易放大危机,演化成大规模的混乱局面,甚至出现邻水这样的打砸烧行为,最终使问题更加复杂,带来新的政治风险与社会风险。
从邻水事件可看到,大陆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上的某种缺失。原本对高铁的规划建设,需经过勘探、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科学论证、成本核算、效益分析等多道科学程序,同时还需综合考虑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形成科学而合理的铁路交通网。也就是说,高铁路线如何走、站点如何设置,不是“争夺”可决定的,需要有复杂而严谨的科学论证。如果当地政府,有一套成熟的公共政策的沟通与决策制度,通过听证会、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把相应的论证与决策信息及早公之于众,保证民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向民众透彻地分析设置不同站点的科学依据与经济考量,相信民众也是顾大局识大体的,通过对比与甄别,自然会对政府的决策投信任票。
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如果政府不注重建立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沟通与参与机制,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有可能导致民众的非理性行为。因为政府没有正面或及时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民众又没有相应的与政府沟通协商的渠道,只能通过“集体散步”、变相游行集会等方式,引起社会的关注。如果政府又动辄使用警察压制事态,就会让利益之争演化成官民矛盾。即使地方政府在短时间内通过非常规手段满足了民众的诉求,结果往往让民众认为只有用极端手段,才能保障自身的利益,非理性的公众参与就会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早有研究表明,只要政府主动启动与民众的决策沟通,往往更易促进利益矛盾的解决。而政府如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一直与民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它的公共性。这里的公共性,又包括了公益、公平与公开三个价值层面,要确保这三个层面的价值实现,公民参与都是关键。在大型公共政策的论证和决策中,地方政府对公民参与的回应尤为重要。特别是那些影响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利益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在公共政策中体现民意,强调公民参与的价值,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为公民的参与,有助于地方政府倾听到多元利益的表达,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呼声,充分考虑到公共政策对不同利益阶层的影响,增加公共政策对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同时,公民参与不仅能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吸纳来自民众的智慧,还有助于公共政策的推行,因为参与过程可加深民众对政策的理解,增加民众对政策的配合。
在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中,一旦公民参与缺场,就会使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发生偏离,使得公共政策不但无法弥补市场的缺陷,反而会加剧社会的不公,最终导致公共政策失灵,公共利益受损,政府的公共权威也会受到极大损伤。这也是现代国家越来越注重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主因。
无论是解决地区间的利益矛盾,还是不同群体间的利益纷争,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都应秉承科学理性的态度,尽可能扩大公民参与的方式和渠道,防范因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缺失带来不必要的社会风险和误会。政府应尊重公民的权利意识,公民也要主动维护法治的尊严和政府的威信。如果政府公共决策的过程是科学、民主与公正的,民众的参与和利益诉求是理性、有序与合法的,再大的难题也能找到解决之道,何况是修建高铁这种能带来速度与效益的公共事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姥爷
- 还是家乡人好
- 生化危机
- 为中华腾飞而读书
- 父爱如山
- 5.12地震一周年随想
- 一块流泪的旧手帕
- 一个见义勇为的人
- 看话剧
- 记一位老人
- 我和妈妈比童年
- 向勇敢挑战
- 我的理想
- 倒贴“福”字的传说(自编)
- 我爱白云
- 养老金亏空将超三千亿划转国资充实社保
- 当儒家伦理遇上企业精神
- 车臣因素缘何又发酵
- 成都改革:一场有温度的革命
- 中国股市上涨政府成大赢家
- 浅谈如何做好档案保密管理和利用工作
- 司法改革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 阅兵与奖章,两岸争夺二战话语权
-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公共政策需实现公民与政府的理性互动
- 论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措施
- 对新时期档案意识的培养
- 四川名医周晓辉自杀背后:独自背负的重压
- 浅谈电子档案管理
- 人事档案管理中客户心理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
- 《包公审驴》教学札记
- 《草帽计》教学设计
- 《包公审驴》课文
- 《草帽计》教学设计
-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 《草帽计》课文
- 《草帽计》教学设计
-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 《草帽计》教学设计
-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 《草帽计》教学设计
- 《手上的皮肤》教学设计
- 《草帽计》教学设计
- 《手上的皮肤》课文
- 《手上的皮肤》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