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匈奴两次大内乱对匈奴史与汉匈关系史的影响

匈奴两次大内乱对匈奴史与汉匈关系史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匈奴两次大内乱对匈奴史与汉匈关系史的影响

[摘 要]因为附汉后的匈奴南北部地理位置离汉王朝的距离不同而产生了经济文化严重失衡,南北部匈奴人的生活及各方面习惯差距拉大,蕴蓄矛盾,最终导致南北部亲汉与反汉两派斗争而引发第二次大内乱与分裂。由此可知,第二次大内乱与分裂是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的必然结果。第二次大内乱与分裂发生在公元46年至公元91年之间。45年间大体经历了呼韩邪孙日逐王比依附东汉自立、南匈奴归汉、北匈奴覆亡等相互紧密联系的三个阶段。本文就匈奴两次大内乱对匈奴史与汉匈关系史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匈奴;匈奴史;汉匈关系史;影响

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51年间第一次大内乱是匈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内讧。经历了握衍朐擅立、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对立、呼韩邪单于附汉等四个阶段。匈奴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所产生的最为严重的一种后果便是导致了日后匈奴史上的第二次大内乱与分裂。经历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之后匈奴单于威信严重下降,统治涣散,凝聚力俱无,不能再有以往那般高效集权,已不可能恢复以往那般真正统一。时至东汉初期,呼韩邪单于欲稳定匈奴单于政权的各项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呼韩邪单于归附西汉王朝后匈奴内部已形成一股强大的亲汉势力,并发挥重要的政治作用。

一、两汉时期匈奴两次大内乱与分裂对匈奴民族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匈奴内乱与分裂的时间合算起来近有七十年,约占匈奴族草原历史之四分之一时段。研究匈奴两次大内乱与分裂史时我们不难发现,它的产生始终与匈奴单于继承的矛盾与争斗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初始阶段的世袭制,其固有缺陷严重影响着匈奴历史的发展,大内乱与分裂发生之后又反作用于单于继承制最终使它发生变化,前期的父死子继在呼韩邪单于之后被兄终弟及所替,进而对匈奴政治制度和匈奴政局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它导致了匈奴政权的灭亡。西汉时期的匈奴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招致匈奴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损破,自冒顿建国以来的统一政治格局被彻底打破,内部凝聚力丧失,因内乱而坐留的创伤永远不能愈合,为日后的第二次内乱与正式分裂埋下了种子。东汉时期的第二次大内乱与分裂致使匈奴正式分裂并长期对攻,继之陆续衰败,南匈奴完全归附东汉王朝,政治实体灭亡,遂领先退出草原政治舞台,继而北匈奴消亡,匈奴族最终退出草原历史舞台。总之,第一次大内乱使匈奴依附于汉,第二次大内乱使匈奴政权自取灭亡。

二、两汉时期匈奴两次大内乱对汉匈关系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作用

首先,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迫使呼韩邪归附汉朝,汉匈关系由此扭转,匈奴最终自败自手依附汉王朝。汉武帝的战争压迫下始终没有屈服的匈奴人,虽愈益想求和亲,却从未有过称臣动机。到发生大内乱而多次内战后匈奴严重受损,作战实力几乎丧尽。匈奴人最终无力自行解决内部矛盾而不得不入汉朝见汉宣帝,求助臣属于汉王朝,汉朝通过战争都不能达到的臣服匈奴的目的,却因其自乱而得来全不费力。匈奴自冒顿单于以来,一百五十年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56年)称雄塞北,为大漠南北各族之长,自誉为“天之骄子”,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的格局彻底消失,汉匈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转变以匈奴单于接受汉王朝所赐黄金质“匈奴单于玺”和“昭君出塞”两件重大事情为标志: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入汉觐见汉宣帝,接受汉王朝颁给的黄金质“匈奴单于玺”,获得汉帝以册封臣下的形式予以匈奴首领的承认,确定匈奴政权藩属西汉王朝的政治地位;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汉朝见。朝见期间呼韩邪表示愿为汉室女婿。汉元帝遂将后宫良家女王昭君赐予他和亲。但是如今汉匈和亲与汉初汉匈和亲已不可同日而语,其性质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和亲背景不同。汉初,冒顿统一北方创建帝国,实力强盛。而汉朝方面刘邦新建统治政权不稳,因统一战争而实力削弱,根本没有能力与匈奴抗衡。在这种匈强汉弱的形式下产生了汉朝的“和亲”政策。相反,如今的汉匈和亲是在绝对的汉强匈弱并且匈奴完全臣属于西汉的基础上建立的。汉朝取得汉匈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沉重打击了匈奴。其后匈奴发生大内乱,纷争进一步削弱了匈奴的力量。此时,其性质与汉初和亲完全不同。二,和亲内容不同。汉初的汉匈和亲是汉朝委曲求全,以大量贡品财物换取暂时安宁的贡赋性的“和亲”政策。而如今的汉朝“和亲”政策是汉朝政府对藩属的“怀柔安抚”性质的管治政策。其内容业已发生本质变化。这也是王昭君一个良家女子为何能荣得千秋美名而汉初嫁与匈奴单于的诸多宗室公主却默默无闻的根本原因。

其次,匈奴大内乱与分裂直接影响了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始终随着匈奴政局的稳乱,匈奴内部矛盾的变化而变化。汉王朝非常注重了解匈奴内部矛盾与斗争情况,积极搜集这方面的情报,从而针对其内部矛盾制定政策,或趁其内乱武力征伐,或一改专力征伐而实行诱降、离间、分化政策,插手匈奴内部矛盾。至匈奴分裂之后,针对其分裂局势采取兼容并蓄或扶持亲汉一方,打击反汉一方的政策,然最终目的都是“以夷伐夷”使彼此攻斗,互相牵制。例如,西汉王朝扶持呼韩邪对抗郅支,东汉王朝扶持并置“使匈奴中郎将”专职管理南匈奴,利用南匈奴抵御北匈奴。除了改变专力征伐和外交政策外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也随着局势发生本质变化。如“昭君出塞”标志着这一政策的本质变化,其背景与内容跟汉初和亲已有本质区别,由谋求一时安宁的贡赋性政策转变为巩固臣服为目的怀柔安抚政策。

无论怎样匈奴创建了十进制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左右翼制度等等影响深远的政治体制,发展了成熟的畜牧业技术以及独具一格的文化艺术,为以后相继兴起于蒙古高原的历代各北方民族殿下了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的背
我的梦
纸船——寄灾区的小朋友
献给老师的诗
我有一个梦想
我是一朵花
当我看见......
小时候
奥运!我为你喝彩
四季的雨
校的早晨
友谊
声音
四季,我写一首诗
感激妈妈
论以就业为导向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试论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强化思想教育
浅论内涵优化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构建能力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试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
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浅谈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实现机制与主要对策
浅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专业教学提升职业能力
关于医药类中专计算机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研究
浅谈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入学教育探析
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刍议之三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