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06
园林工程设计之置石
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置石还可结合它的挡土、护坡和作为种植床或器设等实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
《禹贡》记载泰山山谷应上贡品中就有“怪石”。《南史》载:“溉第居近淮水。斋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这是置石见于史书之始。《旧唐书》载:“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唐朝癖石之风甚盛。宋代江南私家园林也纷纷置石。明代林有麟编绘的《素园石谱》中有宣和六十五石图。明、清时期,置石于园则更为广泛,有“无园不石”之说。现存江南名石有苏州清代织造府(在今苏州第十中学)的瑞云峰、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花圃中的皱云峰;而最老的置石则为无锡惠山的“听松”石床,镌刻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听松”二字。
置石在园林中有多种运用方法:
1.特置。又称孤置,江南又称“立峰”,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作成。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这种石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如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故宫御花园内的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等。特置也可以小拼大,不一定都是整块的立峰。
2.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
3.散置。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的作法。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散置按体量不同,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大散点处理,既减缓了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小散点,如北京中山公园“松柏交翠”亭附近的作法,显得深埋浅露,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
4.山石器设。为了增添园林的自然风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北海琼华岛“延南薰”亭内的石几、石凳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5.山石花台。布置石台是为了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布置庭园空间和使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园林中常以山石作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红枫、竹、南天竺等观赏植物。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适当吸取篆刻艺术中“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手法,采取占边、把角、让心、交错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对于花台个体,则要求平面上曲折有致,兼有大弯小弯,而且曲率和间隔都有变化。如果利用自然延伸的岩脉,立面上要求有高下、层次和虚实的变化。有高擎于台上的峰石,也有低隆于地面的露岩。苏州留园“涵碧山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这样布置的。
6.同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置石。如抱角、镶隅是为了减少墙角线条平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置石于外墙角称抱角;置石于内墙角称镶隅。建筑入口的台阶常用自然山石作成“如意踏跺”,明文震亨著《长物志》中称为“涩浪”;两旁再衬以山石蹲配,主石称“蹲”,客石称“配”。
7.塑石。在不产石材地区,近代有用灰浆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的塑石。此法可不受天然石材形状的限制,随意造型,但保存年限较短,色质等也不及天然石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母的爱
- 见鬼
- 深夜对话
- 冬风 吹
- 小刺猬爱美的故事
- 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 秋天的校园
- 比赛的收获
- 美好的愿望
- 惹人喜欢的“大怪物”
- 春天的旋律
- 看烟花
- 《我的妈妈》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笑傲风暴
- 如何建立企业财务内控体系(1)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1)
- 大亚湾核电站预算管理案例分析(1)
- 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选择财务管理体制的分析(1)
-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制度研究(1)
- 国际融资(1)
- 信托受益权的应用研究(1)
-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为题及解决方案
- 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质量的分析(1)
- 论单位成本弹性预算制度建设(1)
- 财务管理的新思路(1)
- 出资者的财务控制(1)
- e时代医疗卫生财务管理(1)
- 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与策略
- 刍议新形势下现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1)
-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凡卡
-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藏戏
-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一夜的工作
- 六年级语文同步练习:詹天佑
-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北京的春节
- 六年级语文同步练习:草虫的村落
- 六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少年闰土
-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我最好的老师
-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顶碗少年
- 六年级语文同步练习:怀念母亲
- 六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索溪峪的“野”
-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卖火柴的小女孩
-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各具特色的民居
- 六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山雨
-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