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仁政与仁术:供港制度的现代反思

仁政与仁术:供港制度的现代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9

仁政与仁术:供港制度的现代反思

【摘 要】香港乱象激起了陆港两地部分民众的情绪对立,供港制度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作为官方话语体系中的“政治任务”,供港制度似乎是中央赋予香港的特权。实际上,供港制度并不是一种“特供”制度,而仅仅是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供给制度。面对香港的实际情况,供港制度有必要继续保持,但陆港官方都要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使这一制度继续发挥其应有效用。

【关键词】仁政;仁术;供港制度

回归18年,中央政府为保障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不遗余力,供港制度便是为一项对香港的“仁政”。

一、“仁政”与供港制度

“仁”――儒家的核心精神之一。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为“仁政”。

先秦兼并战争连年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名士们可以自选列国而效力,百姓们自然也追随治下稳定的政权。彼时,人口即意味着生产力,统治者要想取得一方基业的稳固,必然要争取平民百姓的支持与定居,从而增加物质生产,壮大国力。于是,在政治上,“仁政”体现为“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里的“贵”,是“重要”的意思,是统治者得以施行统治的基础。“夫仁政,必自经界始”。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而“仁术”,即为“施行仁爱之道”,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篇,是孟子在与齐王讨论用牛换下羊以行衅钟之礼时所说。有了“仁政”,还要辅以“仁术”方得以行之。如果说长久以来中央政府对香港地区的各项照顾性政策是“仁政”,那么供港制度便是其“仁术”的具象表现。

二、供港制度的政治分析

地域狭窄的香港,人口稠密,最便捷的获取日常生活物资的方式就是从大陆取得。从供水开始,供港物资的种类陆续增加,逐渐形成了包括食品、水、煤炭的供应格局。目前,香港市场上90%的蔬菜,95%的活猪,100%的活牛和河鲜产品,都来自于内地,有力地保障了香港居民的日常食品消费需求。仅以食品供应链条为例,“香港近九成的食品来自进口,其中六成来自内地。而广东毗邻港澳,是港澳市场蔬菜的重要来源基地,其90%以上,每年近80万吨的蔬菜来自广东。”与内地食品安全由数个部门分段管理不同,供港食品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监管链条,具体体现如下:

其一,所有供港蔬菜都需要有“出生证”,必须出自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香港方面认可的供港蔬菜备案基地。所有供港蔬菜严格实施登记制度,且必须来自注册登记的种植基地和农户。一旦发生食品事故,这种信息追溯机制能够快速地找到生产商,解决问题并消除隐患。这就从源头上增加了食品供应商的的安全压力,降低了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

其二,形成独立的食品供应系统。大陆对供港食品实行出口配额管理,由商务部在每年年初制定各项供港物资的出口配额任务,并分配到各省市进行生产。但这并不意味着由政府负责食品的生产,而是由市场上的企业来进行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供应。这套系统相对封闭,生产目的性很强,增大了供港食品的安全悉数。

其三,实行严厉的监管手段。内地检验检疫部门和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共同负责供港食品的监管,监管机构职能集中,权责统一。以深圳检验检疫局为例,其配合国家质检总局的政策就制定了十项严格制度以确保供港水果卫生安全。在供港食品模式中,在严厉的监管高压线前,供港生产商一旦违规,将面临撤销供港澳资格的严重后果。

然而,供港食品之所以要求严格,并不是内地刻意而为之,而是因为香港的食品检验要求本身就非常严格。“香港按照风险大小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管理,对最低风险的一类至少每12个星期检查一次,对中等风险的一类至少每8个星期检查一次,对高风险的一类至少每4个星期检查一次。”来自内地的食品要获得香港准入的通行证,就必须实行香港方面的严格标准。另外,供港制度并非无偿“供港”,供港物资的提供者是市场企业,这是基于市场环境下的正常买卖行为。如果内地不肯供应,香港并非就活不下去,依然可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物资。

三、供港制度的未来走向

长时期以来,官方一直强调,保障供港食品稳定安全是政治任务,这给内地居民一种供港物资是“特供”的错觉,也使得部分内地居民留下“供港制度是特权制度”的印象。供港制度的背后主导者是中央政府,这也为这项制度蒙上了一层“特供”的面纱。接二连三的“港独”事件极大地激怒了内地人,对供港制度的误解也使得不少内地网友抱着“恩主”的心态,高喊取消供港制度。时至今日,供港制度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又是什么造成了香港这部分年轻人对殖民地时期的留恋和盲目的排华?

香港经济地位的下降,部分港人殖民心态的残留,以及内地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然而,如前文所述,香港人多地少,第

一、第二产业早已转移,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必须由大陆提供。供港制度有必要长期保持下去,这直接关系到香港的社会稳定,高喊取消供港制度的网民并非真正理性的网民。香港的激进者也毕竟只是少数,这些人不能代表香港,更不可能达成目的。但这股反对内地游客、支持港独的激进潮流已显示出其不良影响:引起陆港两地民众间的误会,激化对立情绪,为香港极端反对派找到了提供了新的利用话题,并给了境外敌对势力制造了实施分裂、分化图谋的机会。对此,中央与特区政府必须重视,并探寻合理的解决途径。

优化陆港两地交往机制,着力解决交往难题。近年内地游客的大量入港确实对香港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反水客”中的“水客”即指来往于陆港两地的走私者,如何应对两地人民的交往给香港带来的压力是两地政府必须直面的问题。只有合理地疏导缓解这些压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内地游客对香港居民生活的冲击,才能从根源上化解不满情绪。

陆港两地都要加大对民众关于港情、陆情的宣传与普及。香港民间对大陆人不满的声音经过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的放大,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的大肆渲染,已对香港居民的认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模糊了内地人对于香港乱象真相的认识。对网络上的激进声音与不实消息,两地官方要及时澄清网络谣言,发布事实真相,引导民众理性对待激进事件,防止事件继续发酵扩大。另外,要严惩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公共财物的激进分子,震慑这些破坏两地关系稳定者。

逐步提升内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内地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让不少内地居民对内地的食品安全失去信心。供港制度本不是“特权制度”,但与内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一对比,难免让内地居民心生不平,造成“我们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留给你们”的错觉。大陆居民对供港食品的热捧反映了内地不健全的食品监管现状,也是造成部分网民对待激进事件更加激进的推手。

尽管香港社会长期存在着激进的声音,但我们要清楚地知道,绝大多数港人是爱港爱国的,绝大多数内地居民也能够理性看待这一系列风波。两地人民交往中存在误解与隔阂是正常现象,加以合理的引导与解释就可以帮助两地人民认清事实与真相,化解矛盾。供港制度是一项“仁政”,它极大地保障了香港居民日常生活的稳定与香港经济的发展;供港制度又不是一项“仁政”,因为其本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供给制度,并不是一项特权制度。评判一项“仁政”是否得当的方式不在于施政者得到了多少回报,而在于它是否切实给民众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参考文献

[2] 钟婉茹.中国内地与香港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3] 卡洪登.香港地位潜在危机与对策――再谈港深合一策略[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7

(5).

[4] 刘杨、张建芳.供港食品模式探究[J].世界农业,2013

(11).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项目《中国政府对港澳市场出口供应制度及实践研究(1949-1978)》(课题编号:GD14CDS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奥运随感
我心中的奥运
读《万年牢》后感
读《精灵鼠小弟》有感
从《乌塔》想到的
读《少年奇才故事》有感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
喜迎奥运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读《笨女孩安琪儿》有感
《画蛇添足》读后感
《长江七号》电影的观后感
超越梦想一起飞
给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
分析生活垃圾的减量效果
浅谈垃圾中重金属的回收方法实验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
城市给水管道安装存在问题与解决
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
绿色包装可持续应用
现代社会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工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论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
表面活性剂环境工程中使用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水环境污染情况及解决措施
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
《月光曲》教学片段
《月光曲》教学设想
三线合一有效备课──《月光曲》教学谈
《月光曲》写作特点
《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文重点
《月光曲》中心思想
《月光曲》教学案例
《月光曲》分段段意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谈
《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
不加预设,自由生成──《月光曲》教学案例及反思
“读”与“悟”结合激活学生思维──《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杂谈
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