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2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摘 要:小说《故乡》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该作品塑造了“母亲”、中年闰土、少年闰土、水生、宏儿、杨二嫂等各种形象,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文本的语言,解读其人物形象之美。

关键词:人物形象;真善美;纯真;悲剧色彩;丑陋

作者简介:曾玉,女,汉族,广东汕头人,本科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专业方向:学科教学(语文),现就职于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母亲真善之美

先来看看“母亲”这个角色的淳朴善良。“母亲”的淳朴首先体现在没有任何的阶级观念,尽管她家早年阔气,闰土和他父亲是给她们家做过工的,但是当闰土叫“我”老爷时,她说:“阿,你怎的这样客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4]还叫闰土一起坐下来,听说闰土还没吃饭,让他赶紧自个到厨下炒饭吃,就像自家人般真心对待闰土。在当时那各家冷暖自知的年代,仁慈的老人就像阳光般温暖人心。“母亲”带着宏儿在乡下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是对闰土的“多子”、“饥荒”、“苛税”的境况相当同情,“母亲对我说,凡事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5]善良的老太太还相当有恻隐之心。面对杨二嫂这种喜欢顺手牵羊拿东西的人,完全可以按她长者的身份,揭开杨二嫂贪小便宜的丑陋嘴脸,但是仁慈的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加以指责,只是对儿子轻轻说起,她满心的慈爱也许是对生活的参透,她理解杨二嫂这类人的恣睢是为生活所迫。而且她明辨是非。她对杨二嫂诬陷闰土把碗碟藏在灰堆里的事,其实是不信的,因为小说写到“母亲”跟“我”说,“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6]她知道杨二嫂是找借口邀功,“领赏”“狗气杀”,从头到尾都未揭穿。对“母亲”的刻画笔墨并不多,但是一个性格温和、善良淳朴的老太太跃然纸上,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通情达理,对贫困的人寄以深深的同情,完全不乏孟子所提倡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精神,“母亲”的身上有一种人性的真善美。

二、少年纯真之美

《故乡》中除了仁慈的“母亲”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还有少年闰土、水生、宏儿的天真可爱,这几个少年的出现就像柔和的暖色调为小说缓解压抑的氛围。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7],简单的叙述勾勒出一个轮廓清晰的少年形象,健康而有朝气。他会在月夜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潮涨时拾贝壳,他知道有关乡下的新鲜事,于是他成了少年时的“我”的偶像,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乐。可爱的少年闰土没有阶级和身份悬殊的概念,和“我”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孩童的世界是那么纯真。水生就像少年时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8],但也保持着少年的纯真。他虽然怕生,却松松爽爽同宏儿一块去玩,邀宏儿去他家玩,两人建立起如同少年时的“我”和闰土的纯洁友谊。宏儿也如同少年时的“我”一样,对水生充满真挚的感情,还没离开家乡,就想着什么可以回来,去找水生玩。小说中多了这些小孩天真可爱的形象,覆盖了成人之间的隔膜,让全文回荡着一种纯真的气息。

以上两类形象,在美学的范畴里属于“优美”,“处于相对统一的平静、柔和状态”,“直接给精神上的愉悦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9]

三、中年闰土悲剧而本分之美

美学的范畴不仅包括优美的形象,也包含带有悲剧色彩的美。

四、杨二嫂丑陋之极

相比较“母亲”、中年闰土的形象,杨二嫂深入人心的是她丑陋的一面。从美学的角度,她是“丑到极致便是美”。这是一个典型的市侩形象。她“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13]从这样的肖像描写,我们就可看出这是一个尖酸刻薄的女人,以致后来她为了多拿点东西而诬陷闰土偷偷放碗碟在灰堆里也不足为怪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必然会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为了套近乎,还以抱过小时候的“我”为由,想多得恩惠。这个“圆规”半径不大,占小便宜的周长却拉得好长好长,“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14],她的手真够长的。这个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贪心的小市侩形象。这个年轻时冠以“豆腐西施”美称的杨二嫂到了中年,简直成了“豆腐渣”,丑陋无比。“艺术描写了丑的东西,是为了着重揭示丑的本质特征,使人们在这种艺术中获得正确的审美评价,激起爱憎分明的情感体验,达到否定丑、赞扬美的目的。”[15]正是有了杨二嫂这样丑的形象在,我们才更觉得“母亲”、闰土这样的形象可亲可爱。杨二嫂的“丑”是当时社会自私自利的小市侩形象的翻本,“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的美妙高超的表现,经过艺术的典型化,才变成了艺术美。”[16]所以,鲁迅对杨二嫂的艺术形象塑造得相当到位。

五、结语

总的来说,“《故乡》产生一种冷峻、肃穆而清醒的美,显示出一种理性与情感相交融的张力。”[17]从美学的角度品读《故乡》的语言,收获文学的魅力,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直观的审美感受,还有深层次的精神审美感悟。细细品读,你可以感受到各种人物的美:淳朴善良的“母亲”的真善美、天真可爱的少年闰土、水生、宏儿的纯真美,中年闰土带有悲剧色彩而又本分朴实的美、杨二嫂丑陋的美。各种类型的人物各有特色,让我们感受到旧中国百姓的冷暖人生,同时思考为人处世的正确价值取向,这就是艺术的动人之处,现实中的人影在文学的浅水湾里一览无余。

注释:

[2]张玉能.美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164-165

[4]鲁迅. 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62

[5]鲁迅. 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63

[6]鲁迅. 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64

[7]鲁迅. 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58

[8]鲁迅. 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62

[9]张玉能.美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193

[15]李戎.美学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99(3):196

参考文献:

[2]鲁迅. 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

[3]张玉能.美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4]杨斌.语文美育叙论[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5]李戎.美学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99(3)

[6]朱寿桐.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7]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三十世纪的家
多功能小汽车
未来的盒子
智能汽车—幻影号
垃圾山自述
书包的自述
小猪皮皮历险记
50年后的教室
未来的交通
未来的住宅
未来的世界
自由节
愿望节
文具盒的争论
在地上躺了多年的“果皮纸屑”
试析生态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管理研究
简析以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简析和谐社会视野下维护高校稳定的学生工作理念
浅谈孔子的启发诱导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试论大学生智力发展可能性初步
试析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全程化就业指导
试论硕士研究生受挫问题
简析换位思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个案报告
试析美国大学课程考核的特点及启示
浅谈儒学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试析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构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试析文科物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
试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
浅析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难句讲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重点问题解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导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练习提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内容提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点聚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佳句赏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法提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句段学习指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句式变化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题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作特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法提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词义辨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