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山西李国涛

山西李国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山西李国涛

1

李国涛笔名高岸,江苏徐州人。1948年毕业于徐州中学,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学教师,《学术通讯》编辑,《汾水》编辑部副主任,《山西文学》杂志主编,省作协副主席,研究员。著作有《世界正年轻》,《〈野草〉艺术谈》,《世味如茶》等多部。《世界正年轻》(长篇节选)获1991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这是出自《中国作家》网的简介,现在他又出版了《总与书相关》、《目倦集》和五卷本《李国涛文存》。由此可知,他自称“半个山西人”,正是得其所哉。

他的得其所哉,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山西情结。他由山东调到山西后,才有了任其所长的机遇。有此幸运,他在《山西的面食》等文章中,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这种情结。山西面食着重介绍了“杂面擦尖儿”,借用电视剧《晋昌源票号》票号主人的说法:“皇上不吃这东西,是他没这个福气”。他品尝后也说:“我作为一个外乡人,吃这些山西面食也觉风味绝佳,而且甚为佩服。”

他还说:“至于雁北一带的荞面、莜面,可做出的花样也很多,有些如工艺品一样精致。”江山也要文人捧,美食同样如此。有此“风味绝佳”,它们也如同刀削面一样名扬天下了。

在《山西醋》中,他说“吃醋要吃宁化府,在太原,那是真正能品出醋味的人”。还在《“并醋”与“并刀”》中,考证了山西醋的出产年代。《金瓶梅词话》食谱中有“并醋烧白菜”,从它“成书在明代嘉靖、万历之间”,他据此得出,太原醋闻名于世的年代,“大约在此时或更早”。

“天下的小米以山西为最好,山西小米以晋东南所产的为最佳。而晋东南小米当推沁县,世称‘沁州黄’者即是。”这是写在《小米粥》中的一段话,有此,他又说:“我想告诉我的朋友们,想得一点皇帝的享受吗?来山西,弄点真正的沁州黄回去煮粥喝,那也算帝王的享受。”

山西地杰人灵,美食还有《山西小吃两种》中的“头脑”和“荞面碗托”。先不说享受,凭这新奇的名字,就已吊起人们“拼将一死吃河豚”的胃口。

山西美食多,晋山晋水更是美不胜收。为展示它们雄姿,他的文章就有《顾炎武诗中山西景点》、《遥对烽火台》、《围棋发源于此》,以及《您登过五台山顶吗?》等多篇。这样的佳作,出自“晋军”之手者数不胜数,但由他这“半个山西人”娓娓道来,就有了“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的深意。

在《您登过五台山顶吗?》中,他说徐霞客当年曾见到一种“妙品”,名为“天花菜”。“如果这菜还有,不妨发展起来,大家都尝一尝,也是旅游产品嘛。”

由此可知,他的“爱我所爱”真是长留心间;而在《太行第一岭》中,还由此而责之切:“在这王莽岭几百平方公里的山上,景点很多。县里的人诉我们,曾请旅游专家来此勘探。专家说:旅游资源丰富得很。”但因开发耗资巨大,“暂时只好捧着这个金饭碗看,讨饭也没处讨”。

“书生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从这些文章可知,他的山西情结处处在流露,也割舍不断;如与“李国涛现象”来对比,就表现得更加鲜明。

2

陈为人在《夜半钟声到客船――评论家李国涛的人生回首》中说:“山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都发出惊呼,需要研究‘李国涛现象’(《人物》2009年第1期)!”这需要研究的“李国涛现象”,就是他的八十多万字小说。多而获奖,又不借用评论家的名声改用笔名高岸,难怪陈为人说:“这真让有些一世为文的小说家汗颜”。但他却说:这是因“目力不佳”的“试写”。

其实,这是他的重操旧技。“读初中时,就偶写点小文章,在当时《徐州日报》副刊一类的地方发表(《目倦集》第174页)。”由此可知,写小说他早就是行家,又经过多年积累,就出手不凡地引起了惊叹。这与山西情结却截然相反,只能用“尚在漂泊”来概括。这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焦虑与无奈,对他这位刚起步的旅途者来说,就是“人生是把命运驶入没有航标的河流上”。此语出自他的《说老年情怀》,由此可知当年那种彷徨的心境。

待命运之船驶入到山西,他才有了“很幸福”的停泊靠岸感。这幸福感,就是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家,还有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有此天高地厚,就有了他的鞠躬尽瘁。清楚了“李国涛现象”的由来,就清楚山西情结形成的根源。它们互为一体,密不可分,这就如同无有寒山寺,就没有“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这条客船到岸的幸福感,还用一个名厨沦落的故事作了自我写照。故事的名字是《郎爪子》,“郎爪子”原名郎三儿,因厨艺“神乎其技”,“人们戏用‘郎爪子’来赞扬郎三儿的两只手”。

但“郎爪子”的精湛厨艺,却在一次比赛中名落千丈,还沦落到老虎灶上给人家拉风匣。其实“郎爪子”的命运,就是和氏璧故事的现代版。识者为宝,弃者为石,世上用人之道,皆是如此。

选稿与用人一样,也是如此。那么,李国涛在编刊期间,又如何选用稿件?陈为人在《回首》中说,钟道新对此所作的评价是,他那双眼睛很“毒”:

“钟道新以其智慧写作闻名文坛”,但走上文坛并不一帆风顺,钟道新的第一篇小说,改得已没信心了。后来还是李国涛拍板说,“就这样可以发了”。有此一言,还有了1983年的一发两篇。钟道新说:“这对一个青年作者是破例的。”

由此可知,钟道新所说的“毒”,系指李国涛那双识“马”的慧眼和求贤若渴的伯乐精神。《回首》中还说:钟道新的第一篇小说,曾被几家大刊物退稿。面对如此的挫伤与打击,“钟道新几乎准备罢笔改行。是《山西文学》重新给了他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气”。再具体一点,是李国涛扶他登上了文坛。

有此坎坷经历,钟道新对“是黄金总会闪光”并不认同,他说“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得靠运气。他还说:“识宝不识宝,这里面不仅是个鉴赏水平的问题,更有一层复杂的人性因素在里面。”

这“复杂的人性因素”,正是研究“李国涛现象”的重点所在。关于他为人的低调和自律,从《李国涛文存》所附录的文章,就可略知一二。这些文章作者都是外地人,山西作家的却无有一篇;非是他们的文章不好,而是为避嫌自吹自擂。小说除了《郎爪子》发在《山西文学》,其他皆为外投。以他的职位和声望,内投不仅可百发百中,在编排和待遇上也会更有好处。但他却舍此而就彼,这是出于自律与自信,也是为山西的新秀在让贤。 让贤也是他的甘当伯乐,这除了人品使然,也是在传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从《世界正年轻》中可知,他也有与钟道新相似的经历。知此,即知他为何写这部小说了。

3

《世界正年轻》中的冷云涛,这位被“章校长说他是旧社会报社编辑出身”的老师,其中就有他的影子。尽管同仁都称他为“才子”,对那篇《雨中游经石峪》也称赞有加。但校领导如何来政审,知其底细者恐怕就不多了。知此,即知他当年为何不写小说而改写评论。那时小说都得写工农兵,他是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的“小资”,写《郎爪子》是为封资修招魂,就会被人“弄”成右派;改革开放为文艺松绑了,但他却怕因此而分心。有此自律,只到目力不济了,这才重操旧技。

陈为人在《回首》中说:李国涛有许多事都不记得了。“然而,他‘吃对虾’这样一件小事,却是不厌其烦地多次与人忆及。”在不记得往事中,也有发表在《前哨》的《谈《〈野草闲花〉及其他》。他不记得了也好,用陈为人的话说,这就少一回“自我解嘲的笑”:

“据张石山回忆:当那场严酷的政治风波尘埃落定,李国涛最终得一个‘免予处分’的政治结论时,竟然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笑声。这是一种如释重负的笑?恐怕也是一种自我解嘲的笑。”

确实如此。他在《我吃对虾》中,详说了这如释重负:“我来太原以后才开始‘反右’。山东泰安某校的负责人一心想把我‘弄’(这是一个神妙的词儿,我爱它)成右派,转来大批的大字报。”大字报“一曰,他总爱吃对虾,资产阶级思想;一曰,他吃对虾时把对虾头扔下不吃,资产阶级思想,右派作风。当时我看到这样的大字报,有苦难言有冤难诉有怒难发之情是难以描写的。现在看来,那就是笑话。可在当时却一一都是罪状。”幸亏“太原新单位的领导不想把我‘弄’成右派”,否则他就注定是在劫难逃。

但事后他却感激那位写大字报的人,因为揭发的不是“政治硬伤”。如果从他的文章中找“硬伤”,一篇《谈〈野草闲花〉及其他》,就足够“弄”成右派的条件:

“人,即使是多么英勇的战士,也不能终日想着社会主义建设;孩子逗乐,和爱人谈心,在窗外种着两棵牡丹,到河里游泳一番,要是同时想着五年计划,这多别扭?而已往,有些理论家要求写什么‘时代感’,以致弄得光有‘时代’而无‘感’了,作品成了简单的政治图解。”

这是他在反右之前,反驳一篇乱扣帽子中的一段话。意犹未尽,最后他又说:长此以往,“恐怕《野草》(鲁迅的散文诗集)也将目为野草了。”

人挪窝活,树挪窝死。幸亏他调到山西,才侥幸躲过了这一劫难。山西改写了他的命运,成就了他的人生,了却了他的夙愿,也显示了他的人品与文品。知此,即知他的山西情结为何割舍不断。

其实,他的这种山西情结,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有流露。他写《且说“山药蛋派”》时,“两个凡是”还凡是,为赵树理树碑立传,还有很大的风险。但这如同将成一的《顶凌下种》起死回生一样,他不仅有非凡的胆识,还有勇于担当的勇气,这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成功。

然而,“李国涛并没有邀功讨好地把这一细节告诉成一。我不知成一知道后,会作何感想?”这是陈为人写在《回首》中的一问,为此还感叹道:“对人命运的慨叹,人们常爱用‘假如’一词。我常常会想,虽然不能说因为有了伯乐才有千里马,但假如当年没有李国涛这一伯乐,成一的创作之路又将会是怎样一个面目?《顶凌下种》的发表和得全国首届小说奖,无疑对增强一个作者的创作自信心,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答案就在《我写文学评论的经历》中,李国涛说:“我是8月调来的,到了11月就在《火花》发表一篇评论文章。”有此,“当时的《火花》月刊编辑部很看重我这个外来户,与我常联系。”此外,“我听说,他们好像曾想把我调入省文联,但是后来没办成,搁下了。”

在泰安险些被弄成右派,到了太原则想把他调入省文联。有此截然不同的际遇,难怪他自称半个山西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假如没有这次调动,他的命运之船,就不知停泊在何处。知此,即知他写“山药蛋派”为何“梦里不知身是客”地当仁不让。

由此,他就成为《学术通讯》的编辑。“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有了他割舍不断的山西情。李国涛的命运与山西息息相关,他的书,几乎都由山西出版社出版。可以说,他的成就与荣耀,均由晋山晋水所赐;而为了回报这样的厚爱,他甘愿为人作嫁,也为“晋军”的奋起奉献了全部心血,退休后还为弘扬山西文化笔耕不辍,这就有了各得其所的佳话。

而此中的启示是:只有会养人才能留住人,而欲留人则须先留其心,也就是人尽其才。假如当年李国涛不调入山西,就不会有他的一切;再夸张一点说,山西当代文学史也得改写。山幸水幸,山西与李国涛各得其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品味过山车
奋斗是通向成功的一条蹊径 ——读《亚马逊蝌蚪》有感
历史宝鉴——读余秋雨之《一个王朝的背影》有感
生命的本质——读黄昏的诗集《感知四季》
红楼梦
读《道士塔》有感
蓝色的雪天——读柳营《树鬼》
随笔——《伤城》
壮美的执著与永恒的人性爱——我读井上靖《孔子》
读姜敏《美丽的战争》
千古一逍遥——读《庄子
读《撒哈拉沙漠》感——破碎人生
读《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有感
城市边缘的寂寞——读几米《向左走 向右走》
读《狼图腾》有感
看《十分钟年华老去》里对生命的隐喻
试评《中国文化史导论》
浅析《金瓶梅》性描写
圣者优婆崛多时代的佛法传播情形
《周易》和“克苏鲁神话体系”中宇宙观
浅析《婴宁》中婴宁的生命成长历程
男权话语狂欢下的女性悲剧
人性的升华与沉沦
讽刺长诗《长帽子玉素甫汗》及其意义
荒诞叙事下的人性异化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的叙事时间
新中国出色的藏族诗人饶阶巴桑和他的诗作
从形象学角度浅析赛珍珠的《大地》
论《第五号屠场》的“反小说”形式
薄俊生《给予树》课堂实录
孙建锋《凄美的放手》实录
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教案设计的艺术
14--会摇尾巴的狼 教案教学设计
元帅和小棋手 教案教学设计
是小鸟,就快乐地飞——《云房子》课堂实录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
《咏华山》课堂实录
赵州桥 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颗钻石 教案教学设计
孙双金《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语言赏析
《逍遥游》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学案
武凤霞课堂实录:《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