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动静之间 2013年4期
事物不是孤立的。它依赖于它的对立面,相比较而存在,不仅“相形见绌”,而且“相形见优”。这是客观世界向我们展示的方式,也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哲学的规律也为艺术开拓了道路。诗中要描写“静”,往往从“动”人手;要表现“动”,往往以“静”来衬托。动静之间,互为依存,相辅相成。这正是高明诗人的巧手笔。
南朝梁诗人王籍深深悟出个中三昧。他的《入若耶溪诗》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他不说“林”如何“静”,却说“蝉噪林逾静”。用蝉噪这个不静的景物,来说明静的程度,大大加深了静的效果。其潜台词是“如果没有蝉噪,林中就什么声音都没有了,你说有多静吧”。他不说“山”如何“幽”,却说“鸟鸣山更幽”。用鸟鸣这个不幽的景物,来说明幽的状态,更加反衬出幽的程度。其潜台词是“如果没有鸟鸣,山中就什么声音都没有了,你说有多幽吧”。移无至有,化难为易,将静和幽这两种难言之境界,巧妙地传达给了读者,真是此时“有”声胜“无”声。
其实,这种艺术手法还不是王籍的发明,要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毛传》曰:“言不喧哗也。”故《颜氏家训》曰:“籍诗生于此意耳。”后人谓风骚为诗之渊源,于此可窥一斑。
王籍以后,此法广为传承。唐代诗家多用之,以至佳句迭出、名作荟萃。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杜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常建“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皆为“有闻无声,动而愈静”的范例。
宋代苏东坡《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欲擒故纵,言在此而意在彼。此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扩展和延伸。诗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全无斧凿痕迹。
王安石有意反其意而用之,说是“一鸟不鸣山更幽”,他是别有用意。单就诗词技巧而言,真如黄庭所说,那是“点金成铁”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人有“风定花犹落”句,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来对。可见,王安石是知道“鸟鸣山更幽”的妙处所在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感谢您,我的老师
- 这就是我
- 我与祖国
- 一把黄土,一缕尘
- 魔镜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不忘父爱
- 读《愧对感恩》有感
- 相片上的记忆
- 听
- 蚊子
- 坚强地毅力
- 爸爸.妈妈.我
- 陌生的清洁工人
- 菜谱里的爱
- 意料之外 2013年21期
- 《紫颜色》中生态体系的构建与颠覆
- 暗语妙用 2013年24期
- 《戏鱼堂法帖》刻本考论
- 空间、身份与命运
- 李离:有担当的一把手
- 伪命题(9首)
- 普拉东诺夫的世界与《切文古尔》的复杂性
- 北京纪事 2014年3期
- 掸尘过年 2014年1期
- 80后父母如何“养儿”
- 出租凶宅 2013年16期
- 越来越低 2014年2期
- 《黑镜》:现代性下的生命、生存与生活
- 飞机遇险的时候 教案教学设计
- 爱迪生 教案教学设计
- 火烧云 教案教学设计
- 院子里的悄悄话 教案教学设计
- 新课标下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案教学设计
- 画一画,说一说(语文教学个案)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运用六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 教案教学设计
- 猪八戒吃西瓜 教案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运用八 教案教学设计
- 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案教学设计
- 在趣味中探索,在主动中学习——特别韵母er的教学个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李时珍 教案教学设计
- 20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