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新自然法学与人权理论(5)法学理论论文(1)
三、结语 哈佛大学的魏因勒卜(Lloyd L. Weinreb)教授指出:“尽管自然法是一个知识的问题,但归根结底它非常接近于信仰。总之,既然我们都认为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权利的哲学属于自然法—这一原因也许值得我们注意。
”[23]人类的权利历史表明,特别是近代以来,“人们具有了这样的共识,即作为最高的法则,自然法的意义在于它维护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由。”[24]并且,“公道的观念必然包括那激励的神圣的仁爱这一成分,仁爱是使法律美备。
”[25]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本身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和汲取了古典自然法学派及其在德国的“翻版”的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理性主义法律观的基础上产生的。[26]因此,研究和汲取自然法学、特别是新自然法学思想,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课题之一。
虽然,关于人权的概念,国内理论界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27]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与自然法的观念密切相关。
新自然法学提倡的“法的自然法”、“多元文化主义的自然法”和“新仁学”的主张,为我国的人权概念和理论提供了丰饶的土壤。江泽民也曾指出:“充分实现和享受人权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
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各国政府的神圣职责。任何国家都有义务遵照国际人权文书,并结合本国国情和有关法律,促进和保护本国人民的人权与基本自由。
”[28]这种兼顾国际人权内容和本国特殊性的人权观,是对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正阐释,它与新自然法学的基本主张也是一致的。可以说,在新自然法学的框架内,西方和东方的人权概念和范畴并不存在对立和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有许多可沟通之处,这正是新自然法学对现代人权理论的最大贡献。
(美)艾德蒙得•卡恩(Edmond Cahn):《正义感—以人为中心的法律观》,(日)西村克彦译,信山社,1992年,第5页。 (日)阿南成一等编:《自然法的复权》,创文社,1989年,第3页。
(日)水波朗:《托马斯主义的法哲学》,九州大学出版会,1987年,第9页。 (日)阿南成一:《现代自然法论的课题》,成文堂,1991年,第248页。
吕世伦主编:《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上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33页。 (日)永帕鲁图:《自然法论的研究》,有斐阁,1972年,第 14 页。
(日)松冈诚:《抵抗权的法哲学考察》,《创价法学》1992年第21卷
2、3号,第234页。 (日)松冈诚:《法的自然法的可能性》,三岛淑臣等编《人的尊严与现代法理论》,成文堂,2000年,504页。
(日)宪法理论研究会编:《立宪主义与民主主义》,敬文堂,2001年,第51页。 (日)葛生荣二郎:《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然法》,三岛淑臣等编《人的尊严与现代法理论》,成文堂,2000年,第330页。
(日)稻垣良典:《托马斯•阿奎那》,劲草书房,1979年,第198页。 [12](日)井上达夫、松浦好治等编:《法的临界—Ⅰ法的思考的再定位》,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年,第154页。
[13](日)田中成明:《法理学讲义》,有斐阁,1994年,第231页。 [14] J.Tully, Strange Multiplicity: Constitutionalism in as Age of Divers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30. [15](日)长谷部恭男:《不能比较的价值迷途—自由民主主义的宪法理论》,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年,第66页。
[16](日)田中耕太郎:《和平的法哲学》,有斐阁,1954年,第58页。 [17] 信春鹰:《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明法》2009年春季卷,第8页。
[18] 杜钢建:《新仁学—儒家思想与人权宪政》,香港京狮企划有限公司,2000年,第4页。 [19]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8页。
该书附录的论文《人权道德基础初探》已被日本铃木敬夫教授翻译成日文,发表于《北海学园大学法学研究》1995年第30卷。 [20](日)铃木敬夫:《中国的人权论与相对主义》,成文堂,1997年,第312页。
[21](日)铃木敬夫:《法哲学的基础—拉德布鲁赫的法哲学》,成文堂,2009年,第150页。 [22](日)大沼保昭:《人权、国家与文明》,王志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32页。
[23] Edited by Robertp P. George, Natural Law Theory, Clarendon Press Oxford,1992, pp.301. [24] 吴玉章:《自由主义权利观念的产生》,载夏勇编《公法》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30页。 [25](德)司丹木拉:《现代法学之根本趋势》,张季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59页。
[26] 吕世伦、张学超:《论西方自然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李双元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第6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年,第35页。 [27] 王立行等:《人权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页。
[28] 江泽民:《关于人权与主权关系的发言》,《人民日报》2000年9月8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书收获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畅谈荣辱观
- 爱的价值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珍惜时间——读《匆匆》有感
- 爱,是生命的力量
- 读《鲁宾逊漂流记》后感
- 读好书,谈荣辱
- 感恩的心-读<<双麂战狼>>有感
- 读《漂亮鱼》有感
- 节约水资源,从我做起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一个苹果》读后感
- 精彩的演出
- 农村义务教育中职业教育内容的渗透
- 详述策展和策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 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之我见
- 浅谈戏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 儿童美术才能的发现与培养
- 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
-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思维文化因素在中国工艺美术起源演绎中的作用
- 儿童才艺教育:好奇和热情最重要
- 雕塑创作中的语言及感受
- 关于幽默广告的修辞格赏析
- 学前儿童外语教育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 中国传统艺术论
-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与分类初探
- 创新人才培养与中小学德育
- 雨点儿
- 《画》 教学设计三
- 《画》 教学设计一
- 《画》 教学设计二
- 静夜思
- 爷爷和小树
- 小小的船
- 《画》 教学设计三
- 影子
- 阳光
- 《画》 教学设计二
- 画
- 《画》 教学设计一
- 比尾巴
- 我多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