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24
进退维谷的精神困局
小说是靠故事、人物与细节支撑的。但故事在小说叙事中决不是万能的。好故事并不等于是好小说。好小说必定是出离并超越故事层面而走入生活的纵深、兼具智慧的洞见、关注对现实和人性的深切观照并负有精神的重量。郭金龙的短篇小说《马大地的一棵小树》,其叙事并不倚重故事,而是以从容沉静、舒缓内敛的叙事之“慢”,透现出沈从文“贴着人物写”之遗风。这无疑是对故事万能、纯粹追求故事情节之叙事倾向的反拨。因其文本“反故事”的特质,而成为我青睐的好小说。
《马大地的一棵小树》以都市飞速扩张、乡村急剧收缩,昔日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日益成为只有留守的老幼妇孺的空心村、乡村传统伦理也日渐崩塌为大背景,在出离故乡与回归故乡的母题下,讲述了主人公马大地带着孙子到城里享福的故事。小说的确以关注空巢老人生活为切入点,也以马大地和孙子马小地到城里由新鲜到无聊,由无聊而寻找摆脱无趣的生活为主干。从表面看好似讲述马大地幸福而又酸涩的晚年故事,实则透过这个故事的表层,作者以儿子马耕地极尽孝道的左右为难之尴尬,让我们窥见到马耕地进退维谷、找不到解决办法的精神困局。
小说是以人物关系的平衡、扭结、冲突、对峙再到新的平稳之动态过程,来反映生活的丰富性并映照出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以及与外界关系的存在状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为我们前后呈现了两组“铁三角”的人物关系。前一组,由马耕地、马大地以及马大地的老伴组成。因上过大学已成为城市人的马耕地的出人头地,也因马耕地的孝顺,不仅给马大地长了脸,而且还让马大地夫妇不再种田,由此,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马耕地母子结成统一战线,有马大地老伴的严加看管,让闲不住的马大地只好“刀枪入库”,或晒晒太阳,或带带马小地。随着马大地老伴的过世,这组“铁三角”就此解体。儿子为父亲考虑,也为以后上学的马小地能尽早适应城市生活,于是,决定接祖孙俩进城。在村里人看来,马大地是进城享福。然而,祖孙俩进城后,几天新鲜劲一过,竟活得毫无生机。闲极无聊的马大地,势必要寻求新的乐趣。于是,马大地带着马小地来到河边公园,认养一棵长得不旺盛的小树为亲孙子。祖孙俩天天为之浇水,但小树仍无起色。之后,马大地受流浪猫狗的启发,开始拉屎为小树上肥。寄托马大地怀乡情愫的新生活,一经开始,马大地也就乐此不疲了。后来,马大地瞒着马小地去为小树上肥。但跟屁虫般的马小地,悄悄尾随着学爷爷的样,也去拉屎为小树上肥。在嫉妒小树成为爷爷的亲孙子与嫌小树长得慢的心理驱使下,竟将小树扯出来用刑,之后,再将树栽好还原。小树死了,后一组“铁三角”里的马耕地出来收拾残局,买来新树以哄马大地开心。然而,病愈出院的马大地并不买儿子的账,竟不辞而别回归故土。这组“铁三角”再次解体,让马耕地进入尽孝艰难、进退维谷的精神困局。
这不是马耕地的个人困局,其实也是整个时代的困局。作者一反以往乡村题材因子女在城市打拼,老人无人奉养而打工者们“难以融入城市,也难回归故乡”的类型书写,凸显了着墨不多的马耕地、在当下已日渐稀缺的孝顺。由此,我们看到作者透过纷纭复杂的生活,仍然在为传统美德的挖掘和书写尽着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洞开了勘探生活可能性的另一条通道并以其异质性,丰富着乡土文明与都市文明碰撞、交融题材表达的多样性。美中不足的是,小说在语言上还存在着一些小暇疵,比如:将马大地拮据的说法,换成口语或方言,那整个文本的效果将会更好,更有力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希望的田野
- 小兔种萝卜
- 不结桃子的桃树
- 袋鼠相扑
- 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 一色的冬季
- 我从中得到了启发
- 奇特的窗玻璃
-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 寻找春天的脚步
- 美丽的公鸡
- 蘑菇该奖给谁
- 我的妈妈
-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 精彩的吹气球比赛
-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竞争力及提升策略
- 浅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 历史性的推进
- 论孙中山的一“直接民权”思想
- 对洋快餐转换营销模式给供销社企业的启示
- 乡镇行政权力的运作:模式与绩效
- 论民间艺术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 对艺术区现象研究
- 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政治正义与个人自由的统一
- 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
- 浅论全球化、多极化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网络语言变异词语对中小学生语言发展的侵害探微
- 美洲刺绣样品:针线游离的艺术
- 浅谈增强忧患意识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信念
- 关于提高黑龙江省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素质的思考
- 《桥》整体阅读感知
- 《梦想的力量》重难点分析
- 《桥》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桥》重点字词梳理
- 《桥》重点字词的意思
- 《桥》重点问题探究
- 《桥》老师语录
- 《桥》考点练兵(一)
- 《桥》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金色的鱼钩》写作指导
- 《桥》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梦想的力量》老师语录
- 《桥》重难点分析
- 《桥》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桥》考点练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