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浅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的根源
摘 要:美国的中立政策贯穿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外交与内政政策的始终。中立政策使美国远离欧洲战事,保持和平的国内环境,并从战争中夺取大量财富提高了国际地位。它作为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着其深刻的根源。
关键词:中立政策;孤立主义 ;和平主义思潮
一、传统孤立主义的影响
探讨三十年代美国“中立”政策的根源,我们往往会与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传统联系起来。美国的“中立”政策起源于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的孤立主义,主要是指美国1787年建国后第一个世纪中对欧洲国家,采取“不干涉”、“不卷入”或中立的外交路线。结果,美国从欧洲各国的利益和武装冲突中获得利益,本国领土被扩大了,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成为托拉斯化帝国主义国家。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美国所处的国内外形势与上一世纪迥然不同,孤立主义已不合时宜。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味着美国已抛弃了孤立主义的外交路线,而改为推行扩张主义政策,标志着美国孤立主义时代的终结。然而,孤立主义阴魂不散,在二十年代,特别是三十年代,所谓的孤立主义又粉墨登台,不过只是形似而神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的思想基本上左右了美国的主流舆论。孤立派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中立法”,成为美国政府不得不遵守的对外政策准则,并一直贯彻在对内政策的制定上。
危机。
美国制订了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以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的战债与赔款问题。战败国因无力支付赔款而赖债,欠美国战债的欧洲国家也拖债不还。赖债不还的情况引起了美国人民的不满情绪,人们强烈反对再次卷入欧洲事务,并且产生了反对战争的情绪。
三、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反战情绪高涨
同孤立主义一样,和平主义思潮也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是通过人们揭发一战实际情况,进而将得出的结论作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的结果。
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人们注意的焦点在国内危机上。比如,经济复兴情况,就业率,而对美国以外的事,尤其是欧洲各国的问题不感兴趣。
同时,战后他们有了时间来发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利最多的是在战争中发了横财的军火商。人们普遍认为,军火商在利益的驱使下,采取不正当手段引导人民大众、舆论传媒和政府同意参加战争。在1934年,商业性杂志《财富》登刊了一篇名为《武器与人》的文章,获得极好的评价。随后,又有两本相关的著作出版,一为乔治・塞尔兹的《钢铁・鲜血与利润》,另一为赫尔姆斯・英吉布里奇和弗兰克・汉利亨合著的《死亡商人》。[5]这些书刊都在重复着一种观点,即美国参战是军火商们在其中运作的结果。 “一旦有了战争,则延长之;至于和平,则破坏之”[6]成为军火商的价值标准。结果,军火商名声很臭。因此,人们普遍讨厌军火商,讨厌战争。
人民群众的和平主义思潮和反战情绪高涨成为美国实施中立政策的重要因素。但是,和平主义思想过于理想化,不适合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西斯侵略者不断扩大侵略的时代背景。尽管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但是,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只有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才可能战胜法西斯主义。
参考文献:
[1] 耿淡如.美国中立法之回顾与前瞻[J].东方学报,1937,34(5).
[2]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漫漫人生路
- 苦中苦!人上人?
- 永恒
- 品诗
- 心灵导航
- 心情也有颜色
- 给生命着色
- 平凡
- 守护
- 我们的谷老师
- 承诺,借口
- 海棠依旧
- 品味
- 学习需要自觉性
- 幸福
- 老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
- 徐娇:“娇”女初长成
- GHappy Valentine's Day 送她年轻
- 当土豪遭遇时尚
- 微波加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 时尚盛宴,星光在此停留
- 尾牙百变女郎
- 氨咖黄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
- 他们与栋梁一路同行
- Princess’s Garden
- 颅底脊索瘤影像特征及治疗进展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探讨
- Vitapex糊剂用于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护理研究
- Happy Valentine's Day 送她美丽
-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 新课程呼唤教学评论家之崛起
- 书面阅读之惑
- 谈语文教学中的成功教育
- 朱子读书法浅析
- 语文素质教育,路该这么走
- 〖李其龙〗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的改革
- 校长发展重在形成教育智慧
-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下)
- 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 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 教育碎思
- 屠岸:评郑敏对于诗歌格律的论析((《金黄的稻束》))
- 肖川:多一点学法指导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模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