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爹是黄影匠

我爹是黄影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我爹是黄影匠

也是这样的季节。初夏的田野里,青苗刚刚出土,头遍地还没开铲的时候,闲下来的父亲,便带着他的皮影戏班子,开始走村串乡了。但那时是集体经济,做什么事情,都要集体出头。父亲的皮影班子,每到这个时候,就会被村里、乡里请走了。

皮影班子每到一个村子,都像过年一样,村子里的孩子老人们,都要跟着走围着看。我跟父亲的皮影班子,记得是1963年的夏天,大约一年两季,除夏天外,还有秋收之后。直到1965年我上小学,才不跟父亲的皮影班子。之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皮影戏也不让演了,因皮影中,更多的是帝王将相戏。

1963年夏天,是中国饥荒年刚刚过去的时候,但家里吃的还是不宽裕,父亲是出于让我能吃饱饭,才带我的。当时我已经七岁了,但对皮影却出奇的喜欢。我感兴趣的是影卷中的唱词,因它排列得有空间,不论是九个字的,还是七个字的、五个字的都看着舒服。而白话部分,一大篇,看着累,也看不懂。皮影班子每到一个村子,最少要唱一部戏,少则五六天,多则八九天。每天晚上,大人们唱戏时,我就在台子上边看边听,一部戏下来,我几乎能把整个戏的内容都讲下来,所以白天,戏班子附近的大妈们,都让我给讲戏听。当时演的皮影戏有《瓦岗寨》《飞虎梦》《五峰会》《双失婚》《秦英征西》等,而这些手抄本的影卷,都是楷书的毛笔字,最好的手抄本字,不亚于今天的中国书协会员的字。

一个皮影戏班,少则六七个艺人,多则八九个艺人。前台要有两个拿影人子的,就是操作皮影的,要有一个拉板胡的,一个拉二胡的,一个拉四弦胡的,吹唢呐的有时是一位拉胡琴的人同时操作;一个打鼓板子的,同时打小堂锣;唱花旦的,唱小生的,唱黑头的,唱老旦的,唱青衣的,唱小丑的。在我父亲的皮影班子里,没有女艺人,唱花旦、唱青衣的都是男人来唱,他们唱的时候,有的要用手捏着嗓子唱,发出来的声音才细才更像女人的声音。

父亲多才多艺,他在皮影班子里,既是班主,也是演艺的主力。他能拉四弦胡琴,还能唱花旦,老了的时候,还能唱老生,同时他还会拿影人子。

父亲是我的骄傲,有人问我,你是谁家的孩子?我马上就会说,我爹是黄影匠。黄影匠应该算我爹的艺名,在黑龙江的海伦县、青冈县、明水县、望奎县、拜泉县等县,我爹都唱过影,我爹的名气,特别在家乡的十里八村,应该说是家喻户晓。

父亲的皮影班子,演出的戏台,有的用木板搭成台子,有时用四轮大马车的车板靠在一起,再搭上几个板子,之后把木制的板房组装在上面,就可以唱戏了。皮影戏的屏幕用白布做成,里面有两盏大汽灯,影人子在里面摆在白布上,外面看戏的人就十分清楚了。影人子毕竟小,头茬加身子连在一起,最大的也只有一尺二寸大小。前面的人看得清,后面的人更多的是听影了,更多的是参与这个热闹。

父亲的收入,一个人挣两个艺人的钱,因为他是班主,就多挣一份。父亲的这份收入,是我们兄弟三人读书的保障。

“文化大革命”来了,父亲的皮影戏也歇业了。直到“文革”结束后,父亲的皮影班子才又走街串乡。可惜的是,父亲的后期皮影演出,我没能看过一次。因为1978年恢复高考,我考学离开了家乡。

我爱好文学,与父亲应该有一定的关系。父亲给了我生命,也传给我与文学相关的生命基因。因我喜爱影卷中的唱词,所以最初的文学样式,我喜欢的是诗歌。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诗歌,出的第一本书,也是诗集。也算可惜,刚刚懂得怎样写诗,刚刚在《诗林》《诗刊》《十月》等报刊发表了诗,却不写了,而写起了报告文学。母亲去世后,我写了一首小诗怀念母亲。《母亲》就发表在《诗林》上。

母亲是个胆小的女人

她怕父亲生气

她怕婆婆说她懒散

她怕儿子去出远门

真出远门时也只掉一次泪

她说 一个女人只能跟一个男人

不然死后就要分身

她说 婆婆的嘴是媳妇的命运

儿子的影子就是妈妈的一切

可是

一天早晨 婆婆安详地走了

她说不上轻松

忧伤却多了几分

当她敢和父亲顶嘴时

她心中的那个影子也不见了

走向遥远的儿子

却没走出她的心

一次

在如豆的煤油灯下

她向儿子询问

城里的十字路口

也有纸灰吗

父亲一唱影,就要几个月不在家,家里全靠母亲操劳。那时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哥哥和一个年龄大了的奶奶,父亲不在家,家里家外,就要靠母亲一人操持了。但母亲从没一句怨言,看得出是劳累并快乐着的。父亲一回家,家里就热闹了。特别过年的时候,父亲总把年过得像模像样的。买年画,冻冰灯,贴对子,特别是要供祖宗。这个环节父亲做得很细致,供祖宗的牌位,他要亲自写,供品他要亲自动手做,油炸的,锅蒸的,忙得满身是汗。这时,母亲总会递给他一条毛巾。父亲对生活一直充满热爱。

正月里的每天晚上,家里都要聚集许多人。左邻右舍,叔叔大爷们都来我家听父亲说书,就是唱影卷给他们听。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家乡不但没有电视,小村子里连电灯都没有。那时皮影戏不让唱,听听书,算是很大的享受了。每到这时,母亲总是把水烧好,把瓜子炒好,给大家用。听着父亲的书,母亲既是享受也是骄傲。

80年代末90年代初,沉寂了近二十年的皮影戏又恢复了。父亲已不是当年了,但对皮影戏的热爱丝毫没减,他的号召力依然存在。十里八乡的皮影艺人们,又找到父亲,让他继续当班主。一是父亲的为人好,朋友多;二是我家的皮影戏,在黑龙江的龙江皮影里还是首屈一指的。二十年的歇业,但父亲把皮影保管得十分完好。父亲的皮影,谁也不让碰,每年的春秋两季,他都要拿出来透透风。因为皮影是驴皮或马皮做的,不晒晒不行,但太阳太足也不行,每次都是下午三四点以后,有太阳光,但热度又不大,有点小风最好。 我们兄弟三人,大哥是国家公务员,二哥是职业军人,他们对皮影戏不感兴趣,唯我情有独钟,喜爱非常。

一次探亲回家,父亲说家产的事。我笑着告诉父说,我什么都不要,如果可以,把你的皮影给我。那时的皮影并不值钱,父亲去世时,我在俄罗斯,当时有艺人要买父亲的皮影和影卷,给价是三千元,但我大哥说,多少钱也不能卖,这是父亲留给我小弟的。我是父亲去世一周年时,回老家给父亲上坟,把一堂子皮影和十几部影卷拿回来的。

我家的皮影,一少部分是民国的,更多的是50年代末的。我记得,当时父亲把一位老艺人请到了家里,老艺人姓王。吃住在我们家,足足有半年之久。每天画样、剪皮、雕刻、上色、涂油,工作一丝不苟。大半年下来,他做了几百个头茬、几十匹马、近百个影身子,还有帅帐、桌椅花草等。父亲给了工钱,老人高兴而去。听说这位老艺人,是黑龙江当时健在的唯一一位能绘画雕刻皮影的艺人。那年老人八十五岁,第二年老人便去世了。我家的这堂影,是老人的绝笔了。

父亲没有告诉我,但我从他的眼神中,分明看出,他在说,儿子,这是宝贝呀。

我童年的快乐,是独特的。受父亲的影响,对皮影和影卷都十分热爱,从能看懂书开始,家中的十几部影卷,我都看两遍以上。我特别喜欢《五峰会》《双失婚》《飞虎梦》《瓦岗寨》《破洪州》《少西唐》等。年龄虽小,但影戏中的人物、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我跟随他们一同喜怒哀乐,跟着故事情节一同企盼人物的命运。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有2000多年了,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病故去了,汉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大臣心中一动,就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又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汉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我家在海伦县,但离海伦120里,可离望奎只有45里。望奎县的皮影戏现在已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而海伦却不是,这多少为父亲有些遗憾。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流派之多堪称戏曲之最。有人把湖南、湖北、广东、浙江等南方省的皮影称南方皮影,华北、东北、西北、内蒙的皮影称为北方皮影。北方皮影分布地域广阔、造型各异,又有人把北方皮影分为东路和西路皮影。华北的河北皮影、北京皮影,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皮影为东路皮影。陕西、山西、四川、甘肃、青海的皮影为西路皮影。

改革开放后,皮影戏又有了生机。父亲的晚年是幸福的,以他70岁的高龄,还带皮影戏班子,是他的乐趣,更是他的人生价值。父亲73岁因病去世了,离开了他终生喜爱的皮影。

新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电脑,新的互联网,最终皮影戏成了遗产了。皮影戏既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那个时代不能忘掉的故事。

我感恩父亲,也感谢皮影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庆祝国庆
快乐的一天
看《福娃奥运漫游记》
白杨树
爱护草坪
今天我去做客
失败是成功之母
爸爸,我想你
可爱的橘树
幸福的味道
捏飞机
星星
四季的脚步
月亮船
净化社会信用环境为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1)论文
纳米镜面喷镀环保表面处理新技术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之我见(1)论文
炼铁清洁生产技术需提高风温
自首犯的翻供及其处理(1)论文
“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上)  
浅谈推进政治文明必须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重温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关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思考
代理关系的虚化与重构:人大信访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之路
法院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的法律思考
炼铁清洁生产技术贯彻精料方针
村级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茂名重化工业建设
网刮技术解决贝类养殖环保大问题
《手指》 同步作文话题设计三
《灯光》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手指》 美文欣赏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整体阅读感知
《灯光》 重点问题探究
《灯光》 美文欣赏
《灯光》 整体阅读感知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 基础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字词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难点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 海伦凯勒的故事
《灯光》 随堂练习巩固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