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苏珊·桑塔格的“形式美学”思想分析

苏珊·桑塔格的“形式美学”思想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苏珊·桑塔格的“形式美学”思想分析

摘要: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积极变革,求变求新的热潮中,从社会秩序、生产方式、文化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都自己及变革,人们在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氛围。苏珊・桑塔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批评家、作家,她一生的著述不多,但涉及的领域有文学、哲学、美术、医学等领域。当代的理论界在谈到后现代主义、影像的理论和疾病的理论时候,都要不可避免地提到她的著作。本文将介绍桑塔格形式美学思想出现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她个人经历,然后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桑塔格的形式美学思想。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形式美学;阐释;艺术形式;审美独立性

一、桑塔格形式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积极变革,求变求新的热潮中,从社会秩序、生产方式、文化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都自己及变革,人们在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氛围。对于这个时期的文坛而言,新的艺术实验形式不断涌现,后现代文学成为正轨。桑塔格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她努力建立新的文学批判模式,否定了文学只是反映生活这一经典论断。她从六十年代登上文坛以后一直笔耕不辍,其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说和理论文集共同发展,第二阶段主要是理论文集为主,而在其第三阶段又回归小说创作,其作品涉及艺术、医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其形式美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一)时代背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形成的阶段,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各种文艺思想不断涌现。而此时的美国,一方面深陷对越战争的泥潭之中,国内反战情绪越来越高,人们不断制造骚乱。另一方面,妇女解放和黑人运动也如火如荼,各种骚乱事件不断出现,而总统被刺杀更是撼动了美国的根基,使得当时的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信心。此时的美国急切需要一位能够拯救青年们灵魂的人物,需要他发出时代的强音,唤醒那些沉醉的人们。

(二)苏珊・桑塔格的经历背景

桑塔格能够发出时代的强音除了时代的需要外,与她个人的经历也密切联系。桑塔格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文学而生,她从小酷爱文学,一直就想着当作家。在她16岁的时候就进入了伯克利大学学习,随后又转入芝加哥大学,当时芝加哥是最好的文科类学校。毕业之后接着在哈佛完成了研究生学习,获得英语和哲学两个硕士学位。之后她又到欧洲求学,先后在牛津和巴黎大学学习,其中对其以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巴黎的生活和学习。在巴黎她投身到新浪潮电影、新小说和存在主义哲学的新兴欧洲文化当中,并从中汲取营养。欧洲的求学经历成为桑塔格形式美学思想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受过欧洲文化思想熏陶的她将目光投向正在进行中的美国先锋艺术,并且成为了新文化的代言人,成为美国及欧洲先锋艺术和现代美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二、桑塔格的“形式美学”思想的分析

美国文坛形式主义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就非常活跃了,他们以新批评为代表,聚集了一大批左翼批评家,他们采用非常复杂的文本分析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一般人所能掌握,而左翼批评家们更侧重政治和伦理道德以及历史文化的内容。在桑塔格看来,这种形式主义已经不适合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学,有必要提出新的形式美学,也就是她提到的“艺术色情学”。

(一)反对将艺术作为生活的模板

传统的文艺观将艺术看成是生活的模仿,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重点也放在作品与社会和作品与作家以及作品时代背景上,逐渐就分为了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种学科。传统的文艺观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分开来看,而且人们更多的关注作品的内容,而忽略了作者表达上的艺术形式,忽略了作者是如何真实表达的。人们在看到一件艺术品的时候通常的反应是:作品描绘了什么,描绘的这些反映了什么,反映的这个具体意味了什么,而最后其实就是什么。这一套说辞是现代批评中最容易看到的,它非常形象的展现了阐释主义对内容的追求,而忽略了艺术形式。桑塔格反对对艺术作品的简单阐述,他认为每一部作品,都带有作者的意图、读者的意图和文本意图。那些批评家的阐述只是在意淫可以解释通的意图,只是为了满足一种思维定式。桑塔格还认为建立在作品基础上的阐释是非常不可靠的,阐释者只是在把自己主观意愿强加于某一作品上,而这违背了作者的意图,破坏了读者的意图,是对文本意图的不尊重,所以这种阐释是有害而无益的。桑塔格对禅师的批评却是异常激烈,这主要因为其在巴黎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并且是忠实追随者。她激烈的批评似乎表达着艺术作品是不需要阐释的这一观点,实际上这也是错误的认识。

(二)坚持审美独立性

现代批评家已经认识到风格的重要性,尽管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于是在批评实践中他们依然忽略风格,而只重视内容。所谓风格,其实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安排技巧的习惯。传统的文艺观把欣赏重点放在内容上,这基于他们把艺术看做生活的摹本,认为艺术就是在反映生活,因此他们相信艺术也会影响到生活。这种观点把艺术牢牢拴在了功用的石柱上。这种观点的目的就是让人们通过欣赏艺术影响自己的生活,当然艺术所表达的思想是由批评家设定好的,而没有给读者留有空间,这样就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态度,强化了人们的道德,借助艺术作品实现了某种目的。如果艺术作品中出现了某种不符合道德的内容,那些批评家就会大加挞伐,不会给与作品立足的机会,很快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桑塔格认为“艺术对立于道德的问题,是一个伪问题。这种区分本身是一个圈套:它的由来已久的可信性有赖于这一事实,即不对伦理问题进行质疑,而只对美学问题进行质疑。”桑塔格坚定的坚持着审美独立性,反对艺术批评中道德的虚伪性。道德是人么的一种意识,他知道人们的行为。

(三)坚持艺术批评重视形式

前两部分已经论述了桑塔格认为艺术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反映生活,艺术批评不能仅仅关注内容,另一方面她也否定了传统文艺观念对道德和文学的认识,强调文学的审美独立性,总而言之,桑塔格坚持将艺术归为艺术,而不与道德相混杂。艺术可能源于生活,但是艺术绝对不是生活的摹本,将艺术看做生活的反映是在否定艺术存在的必然性。艺术除了内容外还有其艺术风格,或者说艺术形式,任何作品都是有艺术风格的。艺术形式确实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艺术形式就是为了表达内容而存在的,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不仅仅因为其选材内容,更因为它表达形式的艺术化。如果单纯的将艺术品的内容与形式对立,那么艺术品出去形式还剩下的就只有叙述的事实了,这显然不是艺术品的价值所在,一件艺术品给人美得欣赏的重点就是其形式美。

综上所述,桑塔格的形式美学理论的出现,一方面是美国文坛需要一股新的气息,需要时代的强音;另一方面桑塔格自身酷爱文学,尤其是欧洲的求学经历,为其创作思想的确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桑塔格的形式理论,在文坛有着积极的意义,她严厉批评了建立在对艺术作品内容基础上的对作品永无止境的阐释的传统的艺术观,欣赏文学作品主要是欣赏作品的内容,从而忽略作品的形式。(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2]王秋海,“矫饰”与前卫[J].《文艺研究》,2004(2).

[3]桑塔格、贝岭、杨小宾,重新思考的世界制度――苏珊・桑塔格访谈录,天涯[J].1998(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母爱是彩色的
图书馆的一天
小象棋迷
爸爸戒烟记
秋天的山林
未来的城市
小溪的保护神
我家前面的亭子
未来New世界
千日红观察日记
这就是我
可爱的小兔白白
草牙尖尖
那个雨季
仙人球
2012年入党思想汇报优秀范文
大一预备党员暑假思想汇报
2012年大学生优秀思想汇报范文
2012年9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9月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2012年9月国税局党员思想汇报
2012年9月思想汇报范文
2012年新学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事业单位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大二学生预备党员9月入党思想汇报
预备党员学习党章思想汇报
9月积极分子个人思想汇报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思想汇报
预备党员培训班学习思想汇报
2012年9月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
复合土工膜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1)
水泥搅拌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电气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1)(1)
零线、地线、中性线
关于物流中心需求与选址的研究(1)
邢临高速公路沥青碎石基层设计与施工
成长期高速公路公司资本运营战略实施
施工准备程序
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施工经验(1)
浅谈汤屯高速公路桥型方案设计(1)
电气专业监理细则
水泥砼路面早期裂缝危害及潜在问题的探讨
建筑工程监理实习报告
建筑电气标示
《惊弓之鸟》教学札记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四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二
《画杨桃》教学设计十
《画杨桃》教学设计二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惊弓之鸟》教学谈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三
《画杨桃》教学设计一
《画杨桃》教学设计五
《画杨桃》教学设计三
《画杨桃》教学设计四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一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