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28
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是一个具有综合动态物证的知识技能传输过程,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传递知识和技能信息、融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非语言行为;体育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顺应时代要求,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在全面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所谓非语言行为是指:应用眼神、举止、神态“无声语言”将众多信息输送给学生,事实上我们在教学时不难发现,任何一位体育教师上课,都不同程度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了非语言行为。例如:面带微笑、目光凝视、眼神传情、点头、摆头、皱眉、扬眉、打手势等都是他们经常表现的非语言行为。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非语言行为将对体育教学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加深对动作技术的感知和理解
在教学中某种特定条件下,教师仅靠语言和示范等手段输出信息而不借助一定的非语言行为,就有可能出现表达不清楚动作技术的结构,不利于学生的运动感知和理解。例如,教师为突出某动作技术的特性时,可把重点环节的示范动作稍稍延长一些时间,以利于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动作表象。对一些难于做静止示范的技术难点以及关键点,教师可以用手来指点动作用力的方向,用手臂的摆动来代替动作的幅度与速率,用手比划高度、长度等,使学生对动作技术建立时间、空间的概念,加快对动作技术的领会。教师的讲解、示范联系神态、身姿等非语言行为,有助于学生正确感知并深刻领会其真实含义。
教师的举止、形态应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情绪起到感染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精神抖擞、提拔的身姿,抬头挺胸、康健有利的走姿往往能给学生传递一种正直、提拔之美,并给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起到一种鼓舞作用。相反,身体乱摇乱晃抓耳挠腮等不良身姿则有损体育教师的风格,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至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对于教师在情绪上的变化,学生非常敏感,因此教师要善于用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及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引发他们相应的情绪体验,把良好的学习情绪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行为举止、形态,对建立和保持课堂上师生关系起着积极作用。故此,教师要寻找机会,想方设法来建立师生对话,善于用点头、微笑的方式给学生某种暗示,使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点滴进步都能得到教师的承认,时刻都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
二、维持课堂纪律,保护学生自尊心
用非语言行为来维持课堂纪律,某些时候比语言行为要好得多。例如:教师讲解或学生做练习时,发现一位学生精力分散,东张西望,搞小动作时,此时,教师如果直呼其名:“XXX,认真做练习!”该生迫于压力可能表面服从,但由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批评,自尊心受到损伤,而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感障碍可能造成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顶撞,影响整个课堂纪律。如果此时教师采取非语言行为,慢慢走到该生跟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当师生接触后,向他努努嘴,皱皱眉或摇摇头以示提醒。这样做即能使学生引起注意,改正错误,又保护了其自尊心,同时使教学井然有序,其效果当然比前者好得多。
利用信息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感知能力
教师如结合教学内容,在讲解示范的同时,辅以恰当的非语言行为,就能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使学生自觉接受并在大脑皮层广泛而深刻的暂时神经联系,提高其感知效果。尤其给低年级学生讲解技术动作时,伴以适当的面部表情、手势,更会引起学生一定的联想,起到强化作用。
三、消除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心
有的教学内容如跳高跳远等,对一些学生来讲有一定困难,这些困难往往是心理原因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用亲切和蔼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用温和的微笑对待他们,能使学生从教师的目光、神态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产生“老师相信我,我能跳过去”的自信心理。
四、沟通思想,促进情感信息的交流
体育教师对学生存在着易感染性,教师的多重情感通过一定场合和一定形式流露出来,给学生的学习、锻炼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学中,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非语言行为流露出来的情感信息,能为学生敏感的接受。他能沟通师生思想,加强情感交流,是每个学生都深刻地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鞭策,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此外,非语言行为还能输入一种试探信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理解掌握的程度。非语言行为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在教学中成功的使用非语言行为,首先要做到事实恰当、正确。非语言行为一定要用得适当,是时候恰到好处,做到该用则用,充分发挥其心理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保持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感情、自若地神态,因为他们本来都是非语言行为,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情绪消沉,说话有气无力,示范无精打采,举止失常变态,都可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是其心灵的外化,无疑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品性、情趣、性格、综合素养等。同时,良好的非语言行为素养也是一个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他需要经过长期培养,绝非一蹴而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转折
- 转折
- 内心的独舞
- 有句话常挂嘴边
- 作文试题
- 有句话常挂嘴边
- 新“少年中国说”
- 作文试题
- 作文试题评析
- 摆渡手
- 在爱的牵动下飞翔
- 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
- 试题评析
- 试题评析
- 转折
- 金融监管发展前景
- 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
- 谈职高金融学教学创新思考
- 施工企业管理与人员管理的关系
- 再说国企管理“三江并流”
- 浅析企业的成本管理
- 谈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 论FDI会引发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吗?
- 浅谈图书馆人的职业价值与责任心
- 金融经济对央行治安治理的影响
-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湖北省企联举办第三期企业管理创新培训班
- 探究金融学资产定价模型
- 吉林:出台劳务派遣管理办法
- 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
- 《难忘的泼水节》 整体阅读感知
- 《日月潭》 整体阅读感知
- 《日月潭》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难忘的泼水节》 教师语录
- 《葡萄沟》趣闻故事
- 《葡萄沟》同步作文 家乡的葡萄
- 《难忘的泼水节》 相关介绍
- 《难忘的泼水节》 范文习作
- 《难忘的泼水节》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葡萄沟》教案讲义5
- 《日月潭》 知识点精析
- 《难忘的泼水节》 重难点分析
- 《难忘的泼水节》 考点练兵1
- 《难忘的泼水节》 知识点精析
- 《葡萄沟》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