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税法的几个问题经济法论文(1)

关于中国古代税法的几个问题经济法论文(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8

关于中国古代税法的几个问题经济法论文(1)

1、税种 中国古代的税收种类主要有田赋和人丁税,合称赋役。田赋按田亩征收实物或货币,人丁税按人头摊派劳役或征收实物、货币。与田赋相比,人丁税要复杂一些。

一、人丁税大部分都是劳役,而且按人头摊派,只要是成丁(成年男子),无论贫富,都必须亲身服役。汉代以后允许交钱代替,但没有钱的仍须亲身服役。

二、不断被合并或转嫁。如汉代的人口税有算赋、口赋和更赋三种,到魏晋时合并为单一的户调。到唐代中期两税法改革时,户调被摊入户税和地税中征收。到明清时期,又将人口税(役银)并入田赋中征收。

三、不断重生。如唐初租庸调里已经包含了人丁税,但是政府还是向人民摊派许多劳役(色役)。

唐代中期户调被合并到两税中,到五代时又出现按人头收钱的“身丁钱米”,宋代之后还在一些地方残存。宋代将地方政府的开销和地方公益事业的支出定为“职役”,由当地富户轮流承担。

明代农民要承担均徭、甲役和杂泛三种劳役,或者交钱代替(役银)。

四、与实际人口的关系不断虚化。在两税法改革之后,财政原则为“量出为进”。长久发展下来,所谓一地的人口税数额就和当地人口数量没有了直接关系,只是该地民众必须承担的一类义务。

五、负担最为沉重。因为丁税只有成丁才抽,农民靠壮丁劳动,如果交不出丁税就必须服役,对其生活影响甚大。

加之服役一天,路上来回就得很多天,时间、精力、财力都有很大的耗损。另外,就立法来说,赋是有限度的,有一定的法律规定;徭役则多无常法。

即使是在各朝代的开国时期,因为服役家破人亡者亦屡见不鲜。因此,历次税法改革,减轻人丁税(主要是役法)都是一个重要内容。

明代一条鞭法改革的主要对象就是役法。这一问题到清代“摊丁入亩”改革之后才得以改变。

六、因为人丁税负担沉重,又按照人头分摊,这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有一定的作用,促使人民主动采取一些措施避孕。但也导致许多人户隐瞒人口,或者投靠大户人家为奴,有些地方则流行溺婴(主要是女婴)。

2、税额的确定 税额的确定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全国的税粮总额,由中央政府按照“量入为出”或“量出为入”的原则确定;

二、各地分担额数由中央政府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指定;

三、各户的应纳税额由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决定。此外,因为古代纳税方式以实物为主,国家还要确定各地交纳的实物种类。

如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全国税粮计有六项,其中夏粮三项:米麦4712900石,钱钞39800锭,绢288487匹;秋粮三项:米24729450石,钱钞 5730锭,绢59匹。浙江布政司承担夏粮米麦85520石,钱钞20690锭,绢139140匹;秋粮米2667207石,钱钞86锭,绢59匹。

但是北平布政司总共只承担三项,即夏粮米麦353280石,绢32962匹;秋粮米817240石。 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情况有别,税粮不一是普遍情形。

税率也由中央确定。中国古代基本上都是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很少实行累进税率。

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贫富分化的原因之一。清朝对于内地省份的税率,只规定了一个大概,具体的仍由地方决定。

清朝《户部则例》卷五规定,直隶每亩科银八厘一毫至一钱三分有奇不等,人丁每口征银三分至二两六钱有差。每省都有类似的规定。

新疆因为纳入版图较晚,另有“新疆赋额”专条。屯田的税率也有专门规定。

税额的确定是“以丁身为本”还是“以资产为宗”也是古代税制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如曹魏时期依据资产多寡将农户分为九等,按照户等高低征收不同数量的绢、绵(户调)。

唐代两税法以每户占有土地顷亩、资产多少为收税依据。但这就必须每年核定土地,资产。

而实际上常常长期不调查户等,或者在调查(如所谓的经界)中弄虚作假。如唐代自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税后,直到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才重新审定一次,虽作了“三年一定,以为常式”的规定,但以后并没有执行。

官僚贵族、地主富户可以用不报或少报的手段,达到少交赋税的目的。结果使某些地区“十分田地,才税二三”,所谓“唯以资产为宗”的原则,实际上很难贯彻。

这是古代税法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些人反对两税法按资产收税的理由之一。 此外,税率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私租的增减,如清代“摊丁入亩”之后,地主借口“摊丁”大幅增加私租。

但历代政府均很少干预,即使干预也不够有力。这多少影响了国家税收政策的实施和农民负担的减轻。

3、税额的增减 税粮的增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税的增加。即中央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或国家财政需要所作出的调整。

如唐代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政府下令,两税每贯增加二百。元代江南夏、秋两税的税额是沿袭宋代的,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下令每斗添加两升,即增收百分之二十。

明代一条鞭法原额每亩税银五分,崇祯年间有的加至一钱以上。当然,合法未必合理,对于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二是在正税之外的附加。宋代利用各种名义,如沿纳、支移、折变、脚钱(运输费)、加耗(以税物损耗为名的加税)、预借、重催(纳税后重叠催税)、义仓、大斗、大斛、斗面、斛面(纳税时,税粮高出斗面斛面的堆尖部分)、呈样(以官员检查税物样品为名的加税)等等,进行加税,使两税成为很重的负担。

元代在征收税粮时,无论南北,每石加征鼠耗七升。实际上有的每石外加五斗,有时甚至一石要交三石之多。

明初征粮每石加收雀鼠耗七升。后来逐渐增加,江南有加至七八斗者。

清代实行耗羡归公,才在制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税额减免大致有五种情况。

一是所谓的普免钱粮。如西汉时期将全国的田租从十一之税减至三十税一。

每朝开国之初为收买人心,也多实行减免。二是对于前述的垦荒地土。

三是对一些特定主体所有或有特别用途的田地。如元代蒙古人、清代旗人的土地都有减免税收的特权。

寺观所有的田土,一般也是免税的,元代还包括基督教徒,但有家室的除外。贞节烈妇家庭也享受免税。

族田义庄以及各种祭田(如孔庙)也可以申请减免税粮。四是对于一些特别地区。

如皇帝的家乡,皇帝巡幸的地区,经过战乱的地区,遭受灾害的地区等。或减或免,没有定数。

明代中期曾对苏松地区实行统一减赋。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的苏松重赋问题。

五是根据地理远近,由国家统一规定减免的比例。魏晋时期规定,边郡民户户调只纳规定数目的三分之二,更远者纳三分之一。

金朝规定:输纳粟麦,每三百里减免百分之五,即每石减收五升;输秸,自百里至三百里,减免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明清也有类似的规定。

这实际也是一种税收调节的方法。

4、支付方式 除了徭役(人丁税)以身服役之外,古代的税收支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交纳实物,如田赋收稻谷,称“本色”,以钱折纳称“折色”,户调征绢、丝。二是交纳货币,如汉代的算赋、唐代的户税。

但受气候、地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际支付时多有变通。如宋代夏税主要以丝、棉、丝织品、大小麦、钱币等交纳,秋税征收稻、粟、豆类、草等。

明初夏税征米、麦、钱、钞、绢,秋税征米、钱、钞、绢。大抵以米麦为主,丝绢及钞次之。

明代“一条鞭法”改革后主要收银。 南方和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不同,也造成税物品种的不同。

如元代南方夏税以税钱折纳税物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北方一般没有夏税钱。总的来说,古代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实物交纳税粮的情况占多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折纳的问题。首先,如何估算实物的价值?物价因时因地会出现重大变动,税收的物品又有精、粗、细、滥的不同。

“谷贱伤农”在中国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事。其次,古代作为货币的铜钱、白银本身也是商品,物贵钱贱、银贵钱贱或者相反,都是常有的事情。

元明两朝推行宝钞,又有钱钞、银钞换算问题。市场变化莫测,而换算又几乎完全取决于政府和官员,其结果常常是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增加税吏腐败的机会。

如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初定两税时,一匹绢值钱三千二百文,到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降到一千六百文,到唐穆宗时(公元821—824年),绢价降到建中元年的三分之一,由于长期钱重物轻,粮绢价格一再下跌,税物辗转折纳,人民负担实际上增加了二三倍。这极易造成人们的抗税和逃税心理,也是古代税粮征收中的一个技术难题。

5、纳税期限。 按时纳税是税法的基本要求。

唐代以后的律典里都有缴税违限的处罚条款。在中国古代社会,纳税期限受制于三个因素:一是农作物的成熟季节。

只有在粮食成熟之后,农民才谈得上交粮纳税。因此,种植的是稻谷还是小麦,对税粮缴纳影响最大。

事实上,古代的缴税期限基本是和稻麦的成熟时间相应的。二是地理环境。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作物的成熟时间,比如水稻南方成熟早而北方晚;二是运送粮食的时间。距离京师远的时间长,近的时间短。

其结果是南北、内地和边疆的纳税期限早晚不一。三是支付方式。

两税法改革特别是一条鞭法改革之后,以银纳税成为主流。谷物的成熟时间和纳税没有直接关系。

这给税粮的征收带来了方便。以下是几个具体例子: 唐代规定,夏税完纳时间不超过六月,秋税不超过十一月。

宋代夏税一般是以六月一日至八月底为输纳期限,秋税以十月一日至十二月底为缴纳期限。而且,两税输纳期限又各分为三限,作为二税起纳和催科的时间划分。

金朝也有同样的规定:夏税以

六、

七、八月,秋税以

十、

一、十二月为初、中、末三限,三百里以外展限一月。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秋税改以十一月为初限,寒冷地区夏税改以七月为初限。

《大清律例》卷11规定,凡收夏税,于五月十五日开仓,七月终齐足。秋粮,十月初一日开仓,十二月终齐足。

违者根据违限的时间长短处以杖六十到一百的刑罚。

6、纳税手续。 为防止偷税漏税和税吏贪污,古代很重视纳税手续的完善。

敦煌出土有许多唐代缴纳税粮的文书。宋代在纳税前两个月,官府向纳税户分别发放“由子”之类的通知单,上面开列本户的两税额。

人户缴纳两税后,官府颁发税钞,上面盖印,以作缴纳的凭证。税印每个仓库各不相同,只能用于一次税收,用完即销毁。

明代以户为单位编制黄册,按照“四柱式”的格式详细登记“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旧管指该户原有人丁、产业;新收是新增人丁、产业;开除是减少的人丁、产业;实在是现有人丁、产业。

因此又叫“四柱清册”。政府根据“四柱清册”向民户征收赋税。

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此外,还制定了所谓“易知由单”,就是政府用来催纳税人纳税的一种通知单,单内开载田地的种类、科则、应纳的款项、纳税期限等。

至于各户应纳银粮钱数,则多用毛笔随栏填注。按照规定,此单应于开征之前发给纳税人,使得按期如数缴纳。

清代先是采用易知由单和截票法,征收前先将列有税率、应纳钱粮数及现交钱粮数等栏的易知由单发给花户(民户),花户按限完纳后,发给截票,官府在钱粮入库时还要填入印簿,岁末缴司报部。同时,各官府还要造粮册及奏销清册,以防偷漏贪污。

其后在执行过程中又发现“截票”仍有漏洞,一些奸吏往往“借称磨对”将纳户的“截票”扣留不给,因而遂有已完作未完、多征作少征者。对此清朝又改为三联单法和滚单法。

三联单分为票根、纳户执照、比限查截三联,各记载钱粮应征实数。票根给予催征差役,纳户执照给与税户,比限查截存于官,民户依次纳税。

如三联单不载应征税额或不将单给予民户,准由民告官论罪。滚单法则以每里五户至十户为一单位,只用一单,上注明纳税人姓名及应纳税额及各限应完纳数,依户滚催。

7、税粮运送 征收货币的情况比较简单。粮食等实物的运送方式有二:一是漕运。

在汉唐以至明清,江南漕运都是国家承担,为此靡费甚多。后来遂在税收正额之外以加耗的名义弥补这一部分费用。

清代称为“漕项”,随漕粮征收,有轻赍、席木、正耗加耗、船耗、官军行粮月粮,以及贴赠杂费等项目。由于这种附加征收,各地没有统一标准,征收解送手续苛烦,各地均要求将漕粮、漕项改折银两缴纳。

因此到嘉庆年间,除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外,原交漕粮各省改以银折纳,称为“漕折”,所收漕项附加,也随同折银交纳。 二是就近运输。

比如明代陕西大同属于军事前线。附近省份的税粮即令直接送交此处,不用送纳京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条鞭法之前,实物税收的运送主要由民间基层组织(明代为各地粮长)负责,改革之后,由官府负责运送。

8、严惩税吏贪污 唐律要求地方州县官督缴所部内输课税之物,违期不充(缴)者,以十分论,一分笞四十,一分加一等。法律禁止非法而擅赋敛或擅加派。

官吏如擅自增加赋税,不但多征部分没入官府,并且计所擅坐赃论;如果中饱私囊,则以枉法论,至死者加役流。此外,对于差科赋役违法及不均平者,唐律规定了杖六十的处罚。

唐律注意差役赋敛的限度,以期平息农民群众的反抗情绪,维护王朝的长久统治。其他各朝也都有类似的规定。

张 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6年中考满分作文:历史铜镜中的亮点
6年中考满分作文:我理想中的学习生活
红漆讲台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开端
记住自己十五岁的时候
6年中考满分作文:粉笔颂
被遗弃的书包
读书使我快乐
父爱中所诞生的
6年中考满分作文:揭示成功
6年中考满分作文: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6年中考满分作文:文具盒里的秘密
6年中考满分作文:我理想中的学习生活
6年中考满分作文:开端
办公室内部管理制度
银行信访工作制度
公司组织科工作标准
新时期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标准
分局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镇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
局机关后勤服务集中采购制度
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工作标准
银行支行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细则
卫生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社区党组织第一届公推直选实施细则
卫生局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制度
员工福利社规章制度
农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解决办法
芹山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周边缝止水施工
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方法分析
丙乳砂浆在混凝土加固中的应用
长江大堤加固防渗技术的应用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上的应用
隧洞新奥法设计与施工
锚喷支护技术在小浪底工程中的应用
水库堆石坝面板沉凝土杭裂技术研究
钢筋窄间隙焊技术在水电站工程中的应用
固海管理处渠道维护管理办法
三峡大型尾水肘管内支撑结构探讨
水文基地工程总承包管理报告
丹江口水利枢纽闸门漏水问题及处理
小水电施工中塌方如何界定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整体阅读感知
《各具特色的民居》 重点问题探究
《藏戏》 趣闻故事
《各具特色的民居》 重点字词意思
《各具特色的民居》 相关链接
《藏戏》美文欣赏 看戏
《各具特色的民居》 美文欣赏2
《各具特色的民居》 趣闻故事
《藏戏》考点练兵 阅读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 重点字词梳理
《藏戏》同步作文-范文
《藏戏》考点练兵 积累篇
《藏戏》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各具特色的民居》 课外延伸
《各具特色的民居》 美文欣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