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6
枳还是枳,橘还是橘吗?
随着第六次留学大潮兴起,留学动机也是多种多样。
很多人认为,孩子如果是学习的料,到哪儿上学都没问题,否则到哪儿都不行。“枳还是枳,橘还是橘”。但还是有很多留学生家长抱着“北枳南橘”的期望将孩子送出国。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选择移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以利于孩子的培养和发展。
在悉尼定居的一位周女士表示,女儿在国内因为成绩一般而备受老师冷落,现在她在澳大利亚接受不同的教育,恢复了自信。
我感觉小季留学有成在当时有四个因素促成。
一是处在逆境的家庭状况对他形成了较强的激励和动力。这对后来不少由于压力而“被留学”的学生来说,恰恰是欠缺的。
二是90年代出国时,中国留学生还比较少,小季身边没有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圈子。这迫使他在语言上不得不尽快提高,生活上不得不尽快适应,人际交往不得不尽快融入。
三是当时中国的互联网资讯平台刚刚起步,而且没有网络通话软件,父母和小季的电话沟通较少。这反而有利于培养小季的自立和成熟。
四是小季甩掉了在国内垫底的思想包袱。和当地师生的良好互动,以及尊重个性发展的氛围,让他建立了自信,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小季出国留学后,地位和身份、心理和观念都发生了转变,潜质和才能都激发出来了,使得国内的“枳”,在国外培养成了“橘”。
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反的例子。
2010年4月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与美博导闹翻遭除名,中国神童留学生一度沦为游民》。在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的帮助下,最终这名留学生回到了中国父母的身边。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强在这期间始终对父母隐瞒,后来父母知道真实情况,表示,“只要孩子能够平安回来就好”。
这其实是一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对比的事例。素质教育是厚积薄发,注重情商培养和性格发展,心理品质以及价值观念的根基比较扎实。应试教育则是以偏概全,注重考试技巧的培训,以学习分数作为唯一标杆衡量学生的发展前景。只要学习成绩好,老师家长都会宠着你。换了水土,难以适应,国内的“橘”到国外就长成了枳。
这些年来,国内虽然也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很多素质难以进行客观的量化考核,升学考试还是要落实在分数上。国内外文化与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肯定对孩子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冲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洗红领巾
- 秋风是什么颜色的
- 论功夫不负有心人
- 理发
- 自由
- 奥运结束
- 瓷猪
- 中国真棒
- 文具盒
- 看奥运开幕
- 铅笔
- 美丽的愿望
- 游芦芽山
- 开学第一天
- 供电局的夏夜广场
- 高压变频调速与电厂节能
- 浅谈电气工程的检验与试验工作方法
- 电路改造的基本知识
- 基于GPRS通信的配电监控系统
- 工厂高压电力线路的结线方案
-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与实施
- 智能建筑中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控制策略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
- 变频器与公用电网谐波的问题
- 当前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
- 电力线路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 试论电力行业中宏观调控的措施
- 医院手术室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 组合电器对10kV变压器控制及保护功能探讨
- 从建筑电气设计探讨建筑节能
- 《画杨桃》 重难点分析
- 《画杨桃》 知识点精析
-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讲义1
- 《画杨桃》 教师语录
- 《想别人没想到的》 重难点分析
-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师语录
- 《画杨桃》 整体阅读感知
- 《画杨桃》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画杨桃》 教案讲义2
- 《画杨桃》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画杨桃》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画杨桃》 教案讲义1
- 《画杨桃》 重点问题探究
- 《惊弓之鸟》 故事趣闻
- 《画杨桃》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