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6
浅析现阶段稳健的财政政策
"
论文关键词:稳健;财政政策
论文提要: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财政政策的最终目标。针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政府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实施时,它又具有了新的内涵和内容。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和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抑制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经济关系制约。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压缩赤字、控制通货膨胀、解决失业、均衡收入、平衡国家收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稳健财政政策的功能
(一)稳健财政政策要配合宏观调控,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影响。如,针对2003年以来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中央银行采取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一系列手段控制银行信贷的过快增长,迄今为止,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并不稳固。为巩固宏观调控的基础,稳健财政政策,应适当控制和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和财政赤字的规模,避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效应。同时,曾在通货紧缩背景下充当宏观调控主角的财政政策,将让位于货币政策,在这一轮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的宏观调控中甘当配角。
(二)稳健财政政策要突出其结构调整功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相比,一般是总量控制不同,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要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既包括总量控制又包括结构调整。如,2005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一方面要体现总量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既要防止经济总体过热,又要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稳健财政政策这种结构调整功能,一般可通过合理的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实现。
(三)稳健财政政策意味着要抓住财政收入增长加快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我国政府2008年已经积极酝酿和推行税制改革、完善操作方案以及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比如,在全国停征农业税,并在部分地区加快进度;在保证出口退税正常需要、确保“不欠新账”之外,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历年遗留的出口退税欠款的“老账”问题等。今后一段时间还要加大增值税转型、农业税减免力度,逐步进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开征消费税等税制改革项目。 "
三、对稳健财政政策的建议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和现阶段国情,现阶段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财政政策的市场调控作用。市场失灵是现代政府存在的经济动因和政府经济作用的边界,但它没有要求政府必然进行直接的生产经营管理。所以,笔者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应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市场调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以巨额的财政收入做保障,加强对社会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2007年中央财政支出364.8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支出323亿元;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安排2,499.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同比增长25.2%,主要用于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国家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6,684.3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1.61亿元,增长24.2%。2008年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2.6%,而从以上数据显示,用于民生的每一项增长速度都高于22.6%。由建设财政,到吃饭财政,再到民生财政,我国推进公共财政的步伐正在加快。
四、结语
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在经济起飞阶段,能保持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需要。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保持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水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猫妈妈的生日礼物
- 春天的田野
- 奶奶,您歇歇吧
- 下雪了
- 苦恼的500字
- 无私的母爱
- 找妈妈
- 两个好朋友
- 秋天
- 可爱的欢欢
- 有趣的动物
- 神奇的梦
- 祖国的风景真美
- 交通秩序要遵守
- 祝寿
- 浅论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辨析(1)论文
- 世纪之交中国的经济转轨、社会公正与民主化问题
- 创造性的批评也应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 试论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
- 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
- 教会音乐的省思(初论)
- 民主德国居民外流问题研究及新档案的启示
-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
-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一种财政视角的分析
- 联省自治:二十世纪的联邦主义尝试
-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 论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
-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1)论文
-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中“人”的预设对二者方法论的思考
- 《假如》第二课时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太阳》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影子》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案
- 《雪孩子》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