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新媒体应用到高等教育的优势分析

新媒体应用到高等教育的优势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09

新媒体应用到高等教育的优势分析

摘 要 新媒体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以微博为例阐述了新媒体对教育产生的具体影响,并且介绍了将微博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五大优势。即实现了移动学习,贯彻了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知识的分布式发展,有效的师生交流工具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 新媒体 高等教育 优势 微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媒体形态不断增多,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力量,新媒体能够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提供娱乐,提供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等,新媒体对现代教育也带来了变革。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大众传媒迅速发展,传媒和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类文明传承的两种重要的途径,二者相辅相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①新媒体就其内涵而言,是指20 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其外延而言,新媒体主要依托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科学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是互联网。②新媒体是所有人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③上述关于新媒体的论述,探讨了新媒体产生的背景,依托于科学技术,论述了新媒体的特性,定位于媒体形态或者是媒介。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以先进的科技力量创造生产力的一种外延,是借助于高端科技实现传统的传播形式向新型的传播方式发展的传承,能够满足受众以各种方便快捷的形式获取有用信息的需求,因而谓之新媒体。

在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也指出,“今天大多数的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通过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和广播所传送的信息量要远远超过学校教学和课本所传送的信息量。”④我们知道现代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分布在各种各样媒介上的信息。新媒体时代将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教育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有着广泛的学习需求,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学习资源。现在新媒体的发展,就实现了这样的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开展教育,如何学习就是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人们利用手机、电脑等接入互联网就可以迅速开展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新媒体应用到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的发展。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重点是依托书本和教师的讲解,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在新媒体下,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能够获取更多实时性的有效资源,新媒体的应用实现了教育领域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拓展了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所学学科和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使得学生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一领域相关知识。高校之间也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实现教育资源在全社会的再分配和获取,合理建设高校的特色和资源结构,以便能够培养出高水平、技术过硬、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方式在新媒体形势下的转型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迫在眉睫。

微博是新媒体实现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⑤它是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进行了媒介融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发布和沟通的平台。微博正是通过用户随时随地产生大量的信息,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转载和发布信息,实现信息的聚拢。微博应用到教育领域中的优势有:

1 实现了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⑥移动学习就是使得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自主进行,移动学习可以使人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实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简洁的语言传递自己的看法,查阅和学习在某一技术和学科领域的知识,对微博上现有的教育信息进行转载和再思考,进行观点的二次产出。而微博可以为我们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提供技术支持。新媒体可以构建虚拟化学习环境,实现移动学习。

2 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得到贯彻

由于学生对信息和知识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定势,因此,学生需要在网络上迅速获取信息。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冗杂性多,错误率和虚假性时常出现在信息的传播中,不能起到解疑答惑的功能。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个云端教育的平台,将各种知识、专家、学者、学习资源均放到“云端”,任学习者取用,真正实现虚拟的“大家庭”和开放的“大课堂”。具体来说,学习者在生活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云端”里面去找相应的知识或者是专家进行解答,成立这个“云端”平台是因为现代社会缺乏的不是知识,相反,知识是爆炸式增长,但是对于某些领域中一些复杂的问题,没有人可以针对性地给出正确的见解,打造这样的“云端”教育平台就是要将专家、学者“放到”“云端”,可以随时随地为学习者解决疑问,将整个庞大的社会网络形成一个有效的虚拟课堂。此外,国家现在正在推行“学分银行”,所谓学分银行就是指(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⑦不论是“云端教育”平台还是“学分银行”,都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微博作为实现的手段,从而真正实现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

3 促进学习者知识积累和知识的丰富和扩大

微博发布中可以随时随地转载或者发布信息,迅速记录下灵光闪现的观点,积少成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自己的“知识树”。将新学习的知识和技术,以分布的方式来管理,不断学习和积累,慢慢搭建自己的知识平台。

4 作为“潜在”的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工具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信息。这是一种单向的教育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学生有了可以“主动”的平台,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教师和学生而言,通过微博师生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沟通方式,学生可以表达自身真实的想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留言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建立起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也有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也需要受众反馈。微博打破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尴尬,对于“潜在”成为师生关系的双方,微博可以让陌生的双方针对教育问题展开请教与解答,真正实现平等的对话,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潜在”的教师一方,可以在微博上发布知识,表达观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潜在”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一方,则可以向教师一方提问,这样帮助学习者实现答疑解惑。

5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将微博用到教学中,可以实现技术为教育服务的理念。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微博可以作为课堂的补充,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微博则可以延长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建立一个课堂外的讨论组,延续课堂的讨论和交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共享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注释

① 刘丽萍.融合与创新:在新媒体竞争中发展广播媒体.新闻知识,2009.7.

② 石庭.90 后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培养途径探析.蚌埠学院学报,2012.1.

③ 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3):59.

④ 刘超.微型学习研究综述.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3.

⑤ 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⑦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5127.htm.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打油
过新年
找春天
弹玻璃蛋
神奇的纸和笔
小兔的蘑菇伞
争当作业小明星
没有粮食吃,不会吃肉吗
逛超市
春天
我的新文具盒
过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
吹泡泡
小鸡得救了
胰腺外伤24例诊治分析
谈中美两国产褥期护理方法的差异
关于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
煤层气开发经济模型
浅谈龙门山石灰石矿云中寺排土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
论医院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
浅谈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理论应用探讨
浅谈红富士苹果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关于新时期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科学发展
关于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
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快乐生成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双低油菜秦优10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画》
《地球爷爷的手》
《要下雨了》
《乌鸦喝水》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四
《乌鸦喝水》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