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一、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去年的沙尘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二、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化 学 学 科 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三、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在高中第二册(试验本)教材中也介绍过,教师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2、在化学试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文秘网!/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未来几年、几十年都能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干家务
- 仿写《荷叶圆圆》
- 假如我会飞
-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 汉堡包
- 我
- 我长大了
- 我的难题
- 美丽的秋天
- 塞北的天,娃娃的脸
- 假如我会飞
- 摔了一脚
- 去香港
- 老爷生病了
- 爱护花草
- 幼儿园老师的感谢信
- 致幼儿园老师的感谢信
- 致医院的感谢信
- 孩子给家长的感谢信
- 给医院朋友的感谢信
- 幼儿园家长的感谢信
- 对中行员工的感谢信
- 客服学习感谢信
- 给实习学校的感谢信
- 学生接受资助感谢信
- 公司2012年员工感谢信
- 给朋友的感谢信
- 国家助学金感谢信
- 给陌生人的感谢信
- 小学生给妈妈的感谢信
- 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上)
- 小波转换影像压缩模式之研究
-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样式确证与叙述创新
- 剧作家的责任
- 电影剧作模式论
-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对比分析
- 世界影坛的“意识流电影”
- 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群体研究
- 生活污水处理中COD监测分析条件的控制
- 中国电影审查标准和删改标准
-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论苏联电影的文学诗意及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 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
- 十大工业噪声源控制技术评述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四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六
-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四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五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理念
-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二
- 《美丽的小路》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四
- 《美丽的小路》实践课设计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一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A、B案
-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 《美丽的小路》教后体会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一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