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其他学科的渗透(一)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其他学科的渗透(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其他学科的渗透(一)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其他学科的渗透

摘要: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相互渗透,具有多学科、多信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合理利用化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把其他学科渗透其中,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各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科渗透;大科学观

一、化学教学中其他学科渗透的必要性

(一)学科性质的要求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和其应用、制备,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相互渗透,具有多学科、多信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合理利用化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把其他学科渗透其中,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各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要求的提出,化学教学中的“拓展视野”跃然于每节课的教学之中。要实施这种化学教学的大变革,合理的进行知识延伸,就必须树立“大科学观”,注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延伸;同时也应该注意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包括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课堂掌握的技能与社会实际的结合等。

在这种新形势下,《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三个模块的独立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多学科渗透的信息,各地高考化学试题中,跨学科综合试题也逐步升温,出现了不少化学与物理、生物相结合的综合题,甚至还出现了化学与文学、哲学的相互渗透题。由此可见,理清其他学科与化学的联系对于化学教学至关重要。

二、化学教学中其他学科渗透的理论依据

在“教学大纲”和《化学新课程考纲》中,多学科渗透有着明显的理论依据。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学习以书本为主、以认知为主、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新旧“教学大纲”中都要求我们要整体地把握和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新的表述中更加关注对环境、资源、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能力、情感”这两大目标的加强,成为化学教学中其他学科渗透的理论依据之一。

(二)09浙江省《化学新课程考纲》中强调,考试试题内容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主要是突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能力考查,强调试题的开放性和较高层次能力的考查,其主要特点是走出化学学科教材范围,与科学、技术、社会等广泛联系。这是化学教学中其他学科渗透的最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化学新课程考纲》认为化学学科有以下特点:

开放的体系: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相互渗透,具有多学科、多信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点。

开放的目标:教学目标具有多元性,开放的化学教学提倡多元性。

开放的内容:要适当拓展课程内容。化学学科不仅具有鲜明的独立性,而且具有广阔的兼容性。课程内容应拓展视野,引进和整合各门学科的知识。

三、化学教学中其他学科渗透的作用

(一)化学教学与语文的联系

语文是学习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如果注意到词语的区别、用词的准确,就能避免许多非智力因素的错误。例如,“鉴别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与“检验氯离子”,用词诸如熔沸点应对应高低,而非大小;溶解度应对应大小而非高低。再者避免错别字,“褪色”而非“退色”,“苯”而非“笨”。

其次,化学新课教学中“关键概念”的解析。如果能合理运用语文教学中“字词解释”的方式“概念”分析,对教学将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时,学生原本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就不大清晰,硬生生让他们记住“物质的量浓度”这一“六字名词”多少有些困难。如果换个角度,从语言文字解释的角度上细加分析则豁然开朗。在化学教学中,物理量名词皆由单位1衍生,我们不妨教学生作以下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溶液的体积单位L,“浓度”是溶质在溶液中组成的体现,那么“物质的量浓度”即为“在1L溶液中1mol溶质的浓度体现为1mol/L”,文字含义拓展即为“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描述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先由文字转化为实量,再由实量抽象回文字,这种由点到面归纳式的理解方式,清楚易懂、简洁明了。

再者,化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侯氏制碱法》、《张青莲教授为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是生动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或者,利用教材课后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做一些结合生活实际的小实验或者调查,然后撰写小论文,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最后,在化学课教学时,适当的运用语文的“诗歌”导入新课,或者用“小诗歌”进行课堂教学知识脉络小结,往往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适当运用语文的诗歌导入新课,辅助化学课教学,既可导出新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新课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这一章节时,可以运用古代诗人描述情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此的导入,让酒的色、香、味不知不觉在诗意般的情境中跃然纸上,让学生感触到化学课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知识的罗列,亦有着诗词般的文学韵味。

(2)适当运用诗歌进行课堂教学知识脉络小结,形式比较新颖,效果较好,既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美妙。例如,在讲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过滤”内容时,可运用七言诗来小结实验操作的相关注意事项:“斗架烧杯玻璃棒, 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这样的小结,脉络清晰,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兴趣也高。

(二)化学教学中数学的渗透

数学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可谓理科学习的“工兵”学科。

对于化学学科来讲,首先,化学计算是与数学知识结合的典型体现。其次,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维方式以及解题技巧来解决化学问题,便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掌握比例式的应用、十字交叉法,在学习同位素的百分含量时,既省时,又明了。一个十字的减法,比值,只需2秒钟就能解决冗杂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计算。

其次,利用数学空间几何理解分子的结构模型、分子的极性问题等等,画一个清晰的立体图示,便一目了然,完胜过语言文字堆砌。

再者,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理解电子云,利用函数图像、解方程组解决化学问题,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引入化学,将消除学生在空间思维上的疑虑。 例如,反应H2(g)+ I2(g) 2HI(g)存在化学平衡,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初始投料2mol HI(g),与初始投料1mol H2(g)、1mol I2(g),平衡状态相同,为等效平衡。这段文字的分析,若只是咬文嚼字的解释,其效果如同嚼蜡。借助数学图像,通过观察函数图像

(1)

(2)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理解两种情况下的等效则一目了然。

如此,可清晰得出,

(1)中 1 mol、1 mol、0,等效

(2)中0、0、2 mol,

(3)中0.5 mol、0.5 mol、1 mol。

编 号 H2(g)+ I2(g) 2HI(g) 编

号 N2(g)+ 3H2(g) 2NH3(g)

(恒温衡容)起始状态n(mol) (恒温衡压)起始状态n(mol)

H2 I2 HI N2 H2 NH3

(1) 1 1 0

(4) 1L 1 3 0

(2) 0 0 ?

(5) 2L ? ? 0

(3) 0.5 0.5 ?

(6) 2L 0 0 ? 由此可见,把数学和化学相结合,既可以培养综合能力,也可以把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化学问题中再次得到锻炼和增强。

(三)化学教学中物理的渗透

化学和物理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俗话说理化一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物理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渗透了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气体摩尔体积中渗透了物理中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知识。在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中,物理的模型迁移则有着打开思路、点睛的作用。

例如,“勒夏特列原理”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理解它却是个难点。教师们总强调“削弱而不抵消”这五字原则,能迅速接受并掌握的学生却不多。能够将这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剖析深刻的莫过于“连通器” 这个物理模型。

如图

(1),改变条件、破坏平衡Ⅰ,向左U型管加水,水位将逐渐回落,最终达到平衡Ⅱ,平衡Ⅱ水位高于平衡Ⅰ。可见,平衡移动原理减少了条件中的水位“增加”趋势,但最终水位相对于平衡Ⅰ而言仍旧是增加了。

如图

(2),改变条件、破坏平衡Ⅰ,从左U型管取水,水位将逐渐调整,最终达到平衡Ⅱ,平衡Ⅱ水位低于平衡Ⅰ。可见,平衡移动原理减少了条件中的水位“减少”趋势,但最终水位相对于平衡Ⅰ而言还是减少了。

此谓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之核心“削弱而不抵消”。

由此可见,在化学课堂里,巧妙的借助物理知识辅助化学教学,使学生了解物理和化学之间的必然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化学教学中生物的渗透

21世纪是生化的世纪,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形影不离。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中,就有很多生物学的知识,包括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等。其中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血红蛋白、酶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应用,人体缺乏维生素会患何种疾病等等,处处与生物学紧密相连。

化学、生物学与环境保护、生产、生活、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亦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近年来,以新科技成果、生物、环境知识为载体的试题屡见不鲜。这类试题要求学生能敏捷地接受新信息,并结合化学、生物知识,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这既加快了新知识传播的速度和效果,也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知识、阅读能力及推理能力。

如例1,从化学史、生物史的角度考查现代科学前沿的有关简单化学、生物知识的问题,重在测试学生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等能力。

例1 有机合成是近代有机化学创立的标志,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上有过几次重大的突破。 AgCNO(氰酸银) NH4CNO尿素

(2)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空后将CH

4、NH3和H2从右图中(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它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3)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汪猷等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另外,1981年11月,我国科学家又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 。

(2)图中A内为模拟 中发生 。B和C中的液体相当于 。

(3)维勒和米勒的实验表明 。

(4)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的化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分别是什么?

总结下来,化学和生物学综合测试题结合特点有三:一是渗透,如糖类、蛋白质与细胞,有机物与生物遗传等;二是交叉,如元素、化合物与生物的新陈代谢、污水处理与自然环境等;三是综合,如有机物主要来源、农副产品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新能源、新材料与生物的遗传、生命的起源等。

这方面的内容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在立足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上,挖掘出两门学科相关的、交叉的教学资料,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增加交叉的知识面,主动的去渗透,教会学生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生物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五)化学与哲学的联系

化学学习中处处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例如,学习卤素的性质,了解到氟元素与其它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时,让学生树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学思想,认识到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让学生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学习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学习元素周期律,则能有力地论证事物的变化规律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总而言之,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处处得以体现,理解了此观点,则能很好的指导我们学习。

四、多学科渗透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不可喧宾夺主

化学教学进行多学科渗透,一定要以化学教学为主位,其他学科的渗入只可处辅助地位,一定要保证化学自身的特性。如果不加注意,主次颠倒,学习“乙醇”演变成“如何品酒”的鉴赏课,“酸雨的形成” 演变成“批判21世纪环境破坏的真凶”的政治课,这样喧宾夺主,自然是失败的。

(二)不可牵强附会

不言而喻,这点就是说,化学教学中渗入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一定要有助于化学教学,一定要与化学教学相关联,不可以“海阔天空”的滥用。

(三)不可模棱两可

学科之间进行知识渗透的时候,所引进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一定要准确,不可以在自己还有怀疑的情况下而“授”给学生,否则会出现以下不好的结果:

1、影响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甚至形成误导。

2、与所引入知识的正确概念形成距离,甚至形成对立,这既影响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给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麻烦”。

这三点在其他学科进行多学科教学渗透中也是很适用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除了朝纵向深入发展以外,同时也在相互渗透交叉着。在高中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和渗透,对促进教学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2] 朱世友.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应用 [J].新概念·中考2005,

(1)

[3] 张颖.利用化学模型降低化学平衡的学习难度 [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

(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回顾暑假生活
走进音响世界
甜蜜的善意谎言
善意的谎言和讲诚信的辩论会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拜访音响世界
走进音响世界
走进奇妙的音响世界
妈妈的谎言
回忆暑假生活
回顾暑假生活——包饺子
善意的谎言最美
上帝的“谎言”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回忆暑假生活
文秘写作人员在写作选题上应做到“四求”
提纲的写作及范文
党政公文
学校工作表现证明
公文通知格式
自然基金申请书的写作指导
怎样为领导起草讲话稿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办法写作技巧
会议主持词基本写法
试谈考察报告的写作要领
毕业论文的写作
高中生写作文的技巧
入党志愿书填写说明
公告详细解说与写法指点
呈请性公文的请示及范例
安全施工责任书
冬季施工方案
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须知(建筑类)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若干问题的思考
项目经理的一篇建议,希望新人能走出迷茫期
阳光房的选材需要注意那些?
某变电站工作人员年终总结
一个建筑工程师最起码应该知道的数据
分析二级建造师阅卷流程及体会(2011二级建造师阅卷)
安全管理四环节
升降脚手方案
浅谈工程质量管理及创优策划
冬季施工措施
某项目部监理员年终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的范围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姑娘又来了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雨后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风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在哪里
《找春天》 课外日记:学生日记
《笋芽儿》重点字词意思
《找春天》 课外日记:跟着学生走
《找春天》 课外日记:春天来了
《找春天》说课设计之一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走来了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
《找春天》教学有感
《笋芽儿》重点字词梳理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谚语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是这样来的